`

版主

升官發財
2021-06-16 10:01:26

海大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開發AI辨識系統 結合水下無人機即時監測養殖狀況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AI中心)目標發展AI關鍵技術、提供跨校、跨國的產學合作技術交流及服務平台,以促進各項產業發展及轉型升級。中心主任王榮華教授利用AI輔佐養殖業者降低重複性人力工作量,提升水產養殖產率,與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團隊合作導入AI技術結合水下無人機(ROV)直播串流影像、AI神經網路、大數據及物件追蹤,即時自動偵測養殖生物數量、身長及體重,目前辨識系統已應用在螺類、魚類、頭足類及蝦類,即使混養也難不倒AI!

海大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開發AI辨識系統 結合水下無人機即時監測養殖狀況-AI

為增裕漁業資源,海大長期與新北市政府漁業處合作海洋生物復育,並在貢寮設置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養殖系徐德華助理教授也因專注復育海洋生物獲選第58屆十大傑出青年,近期成功開發出適合在東北角繁養殖水晶鳳凰螺的養殖模式。但為監測養殖生物的數量或生長狀態,需要仰賴大量且有經驗的研究人員及潛水教練高頻率的觀察與紀錄,甚至需要撈起取樣查看,尤其水晶鳳凰螺棲息在養殖池水底,受限於經費、專業人力和天候等影響,水下觀測復育過程著實不易進行。

    在學校及海洋中心的大力支持下,AI中心王榮華教授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以水下無人機結合人工智慧技術」,透過現代科技導入水生生物養殖,可增加便利性、降低人力成本,即時監測繁殖育種之水晶鳳凰螺,且水下無人機具有簡單、輕便、岸上遙控等優勢,透過鏡頭回傳影像,經由AI運算可即時在畫面上顯示數量,使用者只需點擊螺的兩側端點即能自動計算尺寸,再經由machine learning 資料庫歷史數據換算體重,協助分析養殖狀況,並可持續收集不同環境與水質下的水下影像,提升AI系統判斷之準確率。此技術未來將應用於更多水下物種,以增加運用廣度,降低養殖的勞力成本及滿足即時監測的需求。

水晶鳳凰螺就是俗稱的「攪ㄚ螺」,從潮間帶至淺海沙和珊瑚礁環境中均有棲息,以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是海洋中的美麗除草機與清道夫,也是撐起整個生態環境的重要基礎角色。由於水晶鳳凰螺的肉質鮮美甘甜富有彈性,近年來受到饕客喜愛而被大量捕捉,在臺灣東北角海域越來越難發現蹤跡,因此復育水晶鳳凰螺刻不容緩。

 

圖片/資料來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返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園新聞|活動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0)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