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730
置頂

防疫期間的員工關懷五字訣:安靜能繫望|職場觀落陰

防疫期間的員工關懷五字訣:安靜能繫望|職場觀落陰-HR

時值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期間,許多企業開始重視如何因應這波疫情造成的影響,有的採取分流上班,有的採取在家上班,也有些公司已經開始實施無薪假。前陣子BH也發了一篇《HR在新冠肺炎的角色-企業永續運作計畫(BCP)》,談談我們怎麼制定相關計畫,讓企業能夠隨時因應突發性的重大事件。而本篇我們想談談,我們如何協助員工在心理上度過這段有點難熬的時間。

員工遇到重大事件的心理狀態

讓我們先來談談這段時間我們可能聽過、看過、甚至親身感受過的幾種狀況。

持續不斷的心理壓力與負面情緒

首先是這段期間絕大部份人都會有的感受:焦慮。焦慮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感覺,爲個體煩惱、苦悶的主觀經驗,可說是個人面對環境無把握或對不可知的未來感到威脅時的一種令人困惑之感受。(王蔚芸、王桂芸、湯玉英,2007)

新冠肺炎之所以令人感到焦慮的原因就在於它的高傳染力,以及沒有特效藥的高致死率,看著每天感染人數越來越多,我們也就可能感覺到我們距離新冠病毒沒有這麼遙遠,也就漸漸讓我們開始害怕自己是否也會染病,也開始擔心出入公共場所是否會染疫,讓我們開始不信任自己的周遭環境。而當我們因為擔心被傳染而更改行程或是打亂原本的規劃時,對於未來的掌控感也將越來越低,進而造成焦慮感也就越來越重了。

適當的焦慮有助於我們遠離危險,然而過度的焦慮則會讓心理與生理產生過多的不舒服狀態,甚至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在心理上的變化,包含情緒和認知兩種層面,在情緒層面上可能會出現過多擔心、緊張、恐懼等情緒,也可能會感受到幸福感降低,甚至過度在意他人眼光等等;而在認知層面上,則會讓我們注意力變差、學習能力下降,甚至出現選擇性認知的問題,只注意我們「擔心」的事情,而忽略其他事情。

在生理上,則會讓我們經常感覺到疲倦、肌肉緊張、肩頸痠痛、睡眠品質下降,也可能導致暈眩、各種疼痛,或更容易生病等等。

防疫期間的員工關懷五字訣:安靜能繫望|職場觀落陰-HR

人類學家Ernest Becker在1973年提出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認為死亡發生時間未知的本質,會帶來焦慮與不安,而為了保護自我,我們才會引發一連串的生理、心理,甚至行為的反應來面對危險的環境。而霸凌,也是其中一種我們面對危險的反應。

難以接受的職場霸凌

我們嘗試從這個角度切入和疫情相關的職場霸凌,或許我們可以碰觸到一點霸凌者的心理運作。設想,如果我們不是確診或疑似患者,而且我們又得知身邊的親友、同事可能罹患新冠肺炎,我們應該多少都會引發對於自己是否會罹病、是否有可能因此而死亡的焦慮及恐慌感,而為了避免死亡,我們可能選擇這兩種反應機制:戰或逃(fight or flight)。

選擇戰鬥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用語言、行為去攻擊對方,用很兇惡或粗俗的語言,要求對方乖乖待在家中,不要和大家接觸,可能會說出這些具有強烈指責、批評意味的話:「你看這麼危險的時候你還要到處亂跑,得病了吧!」、「就是有你們這些害群之馬,才會讓疫情越來越嚴重」;嚴重一點,甚至可能會有非常糟糕的肢體反應:推擠、關燈、潑水等幼稚的行為(嘿!對!別懷疑!職場上也還是會出現這些可能只有小學生才會做的事情)。

而如果選擇逃跑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類似這樣的言語:「你給我乖乖待在家裡不要亂跑,到時候傳染給大家怎麼辦?你能負責嗎?」、「你這樣公司如果出現問題怎麼辦?你負擔的起嗎?趕快滾回家去」,更嚴重一點的可能會出現:「我管你有沒有錢、能不能養活自己,就算是沒薪水餓死你也要自己請假,在家裡好好蹲著」等等不理性言論。

當我們理解這些反應其實是人們的防衛機轉之後,我們或許可以比較釋懷,而這些狀況其實都只是短期的,一旦疫情過去,危機感不再出現時,這些反應自然也就會消失。因此我們如果身為被霸凌者,一定要記住,先保護好自己,避免和這些霸凌者接觸,照顧好自己的生活、生理、心理狀態,安然度過疫情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當然,吞下這些霸凌不是正確的作法,甚至有可能變相鼓勵霸凌行為發生,因此,在職場上可以向人資求救,甚至向親友、社會支援專線(1925)求救都是不錯的方法。而身為人力資源工作者,我們也可以在公司設定反霸凌機制,設置申訴管道,提供諮詢;並宣導霸凌行為有哪些,並制定反霸凌的懲處規定;針對被霸凌的員工提供諮詢、轉介心理輔導。透過這些方法,協助公司度過這段期間,同時減少公司內部氛圍不佳的問題。

防疫期間的員工關懷五字訣:安靜能繫望|職場觀落陰-HR

不過除了這些針對霸凌的訓練外,或許我們可以多做一些事情,讓大家心情都能夠比較平靜,更能正向面對這次疫情。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