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主

升官發財
2021-03-09 15:47:10

北藝大跨域之舞.眾聲和鳴:生態思辨課程反思

生態思辨(Critical Ecology)是林亞婷老師開設於文創碩士學程(IMCCI)與舞蹈系的一門開放課程,與蘇黎世藝術大學(Zur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共同合作Shared Campus,讓學生得以和瑞士彼端的教授進行線上互動。此課程有幸受到了教育部北藝大USR計畫「Hi-Five Plus從北投平埔族群到屏東原住民族的國際藝術對話」以及深耕計畫的補助支持,是以此次身為學生參與課程,得以享盡各種資源,實屬幸運。

北藝大跨域之舞.眾聲和鳴:生態思辨課程反思-文化

本課的學生組成相當多元,專精領域橫跨美術、戲劇、文學、舞蹈、音樂、學術與文創,國籍亦包含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與美國等等,族群語言更是眾彩分呈,讓人從一開始就十分期待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來。

由於這堂課的文本多為英語,而國際學生與線上參與的教授們又不一定通曉中文,我們主要以英語上課、討論,中文為輔。很顯然,學生之間的語言能力落差相當大,每個人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不盡相同,討論文本或觀演感受時,常要等個老半天,仍無法完整擷取彼此所欲傳遞的訊息。這是可惜之處,卻也在所難免。畢竟開課首日就曾有同學提出:在後殖民的台灣,何以仍遷就於這不斷殖民著我們的英語霸權?而我的解釋是,沒有什麼大於溝通,先有了溝通,才能相互理解,才談得起包容。這個犀利的詰問正巧呼應了整堂課、甚至整個台灣後來的走向──我們不斷地拋出問題,不斷地代溝,不斷地疑惑,再不斷地消弭差異,直至終於勉強和諧,或是看起來和諧。

舉例來說,這次的期末花東之旅必須進到阿美與卑南族的一些部落,諸如太巴塱、建和、南王與大巴六九等等,帶來的文化衝擊讓人既振奮而又惶恐。除了彥斌學長,同學中幾乎沒有人具有原住民血統,這番大舉「入侵」,該怎麼與部落調和,一直是個有趣的問題。

 

圖片/資料來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返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園新聞|活動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0)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