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年度常見勞資爭議懶人包!
  • 人資必備 ChatGPT 指令
  • 國際護師節總統傳光肯定前線護理人員
  • 新人培訓多重要?別再認為新人會通靈
  • 後護系國考獲榜眼、探花分享讀書秘訣
1例1休 有問必答

專業領域

5個履歷上應注意而未注意的細節 可能讓你失去新的工作機會

編譯/龔鈺翔 科技時代正在快速進步,導致裁員、AI 對傳統工作的打擊,遠程工作演變為混和工作模式。這些改變告訴我們,沒有任何工作是完全安全的,如果要找尋新工作,就必須熟悉撰寫履歷的技巧,這也說明現在比以往更需提升自己撰寫履歷的能力。 ▲5個履歷上應注意而未注意的細節 可能讓你失去新的工作機會 (Image by master1305 on Freepik) 申請工作需要了解的是,你的履歷是應聘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它會比你先接觸到面試官,說白了就是你的第一形象。所以你需要仔細觀察,哪些是需要避免的陷阱,來幫助你贏得面試機會。 注意ATS(應聘者追蹤系統)被限制的因素 目前市面上大約 98% 的前 500 強公司,都在使用 ATS 應聘者追蹤系統。據 Forbes 報導,估計至少有 66% 的大公司與 35% 的小公司,都會使用該系統。它的功能主要是篩選應聘者的履歷,幫助面試官花較少的時間,可以找到最適合的人選。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過於複雜的履歷格式和過多的圖片檔,這很有可能讓 ATS 判定錯誤,導致你錯失這份工作機會。例如有些人會使用圖示的方式來代表他們的聯絡方式,或是使用表格來呈現他們的技能熟練度等等,這些都會影響 ATS 系統的判定,須避免使用。 如果你真的很喜歡設計活耀的履歷風格,那麼可以另外用 Email 寄信的方式給面試官。 履歷像似流水帳 面試官普遍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在看履歷這件事上,所以力求精簡是最好的呈現方式。這邊有一個簡單的指標,如果你是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畢業生,那麼你的履歷不須超過一頁;如果是已經出社會的人士,那麼不用超過兩頁;如果你曾是一名主管或經理,那麼不應該超過三頁。 應聘者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把自己所有的職業經歷填在履歷中,這是不對的。你只需要填入近 10 年,普遍以不超過 5 份工作經驗比較好,或是可以放入相同領域的工作經驗就好。 不用在履歷中的工作職位做同樣的介紹 另外一個常見錯誤就是,相同領域的工作卻用同樣的差不多的語句介紹,這是一個履歷上的大忌。即使這些職位內容相似,但不需要在同樣類型的職位做類似的介紹。 你可以在介紹你曾經的職位,有哪些影響力,有什麼樣的貢獻等等。另外,多站在讀者的角度撰寫,保持簡單易讀就好。 缺乏量化成就 用文字描述自己過往的經歷本就枯燥乏味,加上你的成就缺乏用數字來呈現,可能會耗掉面試官太多時間。因此,你需要量化你的成就或是經驗。 例如,你在上一份工作擔任銷售員,你可以表達自己在過去的一季中,幫助公司增加 60% 的利潤,並在往後陸續增加至少 2 倍的客戶量。 糟糕的履歷格式與錯誤 人的外表是第一印象,履歷的字體工整與有沒有錯字就是第一印象。如果你想讓面試官對你留下深刻印象,那麼做到以上這兩點極為重要。 另外,檢查格式的錯誤,像是字體大小是否統一?字體類型是否一致等等。 結語: 撰寫履歷時請以讀著的角度來撰寫,比較好讓面試官了解。另外,也需考慮 ATS 應聘者追蹤系統可能存在的限制,這樣也較能提高受邀面試的機會。 資料來源:Forbes    前 Google 招聘專員:聰明求職者 總會做五件事  人才難覓!企業面臨人才斷層、年輕求職者持續減少問題,HR該如何超前佈署? #sticker=https://www.1111.com.tw/job-bank/emplist/sticker.asp?agent=out_fan_ettc_hrfriend&cs=02&tt=&m0=&d0=100201,100202,100205&c0=&t0=&ks=&md=&w=635&h=435# 本文由 科技島 授權轉載,原文〈5個履歷上應注意而未注意的細節 可能讓你失去新的工作機會〉 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 人事/人力資源主管 人事/人力資源專員 人事助理

AI進化改變勞動模式,比爾蓋茲大膽預測:周休四天將成現實!

編譯/黃竣凱 雖然科技可能無法取代人類,但它可以使周休四天成為可能。當被問及人工智慧(AI)對就業的威脅時,微軟前執行長比爾蓋茲就表示,有一天 AI 可能可以讓人類「不必那麼努力工作」。 ▲雖然科技可能無法取代人類,但它可以使周休四天成為可能 (Image by Freepik) 周休四天 據外媒報導, 蓋茲表示,AI 最終可能讓人類可以進入一個每周只需工作三天,也就是周休四天的社會。到時將會有一個「機器可以製造所有食物和東西」的世界,讓人們不必每周工作五天以上就能生活。在工作時期,蓋茲曾將睡眠視為是懶惰的象徵,但現在,他覺得「人生的目的不只是工作」。 AI 的風險 雖然 AI 可以帶來一些好的變化,但蓋茲先前也承認,濫用 AI 將帶來風險。 此前,他就曾發表一篇 3000 字的部落格文章,介紹AI的潛在影響。蓋茲指出,「我不認為 AI 的影響會像工業革命那樣巨大,但它肯定會像個人電腦的引入一樣大。文字處理應用程式並沒有取代辦公室工作,但它們永遠改變了辦公室工作的型態。」 工作半周休半周 蓋茲並不是唯一一個預測每周工作時間會縮短的商業巨頭。 摩根大通執行長 Jamie Dimon 就表示,AI 將讓下一代員工每周只需工作 3.5 天。Dimon 表示,「由於科技的發展,你的孩子將活到 100 歲、不會患癌症,而且他們可能每周工作只需三天半。」目前就有很多美國的公司一直在測試每周工作四天的有效性,但到目前為止這都還沒成為常態。 參考資料:Insider    2024人才招募3趨勢:AI 崛起,對人力資源工作者意味著什麼? 【HR必知】AI 職位爆增、提示工程師夯!AI 熱潮正席捲整個招聘市場 #sticker=https://www.1111.com.tw/job-bank/emplist/sticker.asp?agent=out_fan_ettc_hrfriend&cs=02&tt=&m0=&d0=100201,100202,100205&c0=&t0=&ks=&md=&w=635&h=435# 本文由 科技島 授權轉載,原文〈比爾蓋茲:AI讓周休四天成為可能〉 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 人事/人力資源主管 人事/人力資源專員 人事助理

蘋果庫克透露招聘原則 團隊合作精神、有好奇心是關鍵

編譯/莊閔棻 想在蘋果工作的人有福了!日前,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就在 Dua Lipa 主持的 Podcast 採訪中談到蘋果公司優秀員工的共同特徵。雖然大家都普遍認為要在蘋果工作可能需要有程式設計相關背景才行,但庫克則表示,這從來都不是蘋果選人的唯一標準。 ▲日前,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就在Dua Lipa主持的Podcast採訪中談到蘋果公司優秀員工的共同特徵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3.0 DEED) 一加一等於三 據外媒報導,庫克強調的似乎是「團隊合作精神」。庫克表示,與他在蘋果共事的每個人都相信「一加一等於三」。雖然這聽起來不太符合邏輯,但庫克也解釋了他的意思。庫克:「與能夠發揮出你最好的一面的人一起工作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感覺,從根本上來說,我們都相信一加一等於三。也就是,你的想法加上我的想法一定會比單獨的個人想法更好。」 不一定要有學位或會程式設計 庫克在採訪中表示,蘋果公司聘用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才,包括那些有或沒有大學學位的人。 他還列出了一些其他有助於在蘋果取得成功的特質。庫克表示,他在人們身上尋找的特徵之一就是協作能力。關於他們是否真的能合作,以及他們有沒有深信一加一等於三。 此外,庫克也尋找有好奇心、不怕提問、有創造力和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員工。庫克說,雖然他認為即使在工作之外,程式設計也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但蘋果也會僱用那些不知道如何寫程式的人。 「不滿意現狀的人」 2015 年,庫克就曾談到在蘋果工作需要什麼。 當時他表示,他希望員工充滿熱情、理想主義、不接受拒絕。 他也表示,重要的是他的員工想要改變世界並且對現狀不滿意。他也提到,僱用具有不同觀點的人很重要,因爲蘋果想要的是「有自己觀點並願意就這種觀點進行辯論的聰明人、那些想讓事情變得更好的人。」據悉,蘋果申請過程非常嚴格,有些求職者的面試總數甚至多達 13 次。 參考資料:Insider    2024人才招募3趨勢:AI 崛起,對人力資源工作者意味著什麼?  公司需要AI長嗎?「特別工作組」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sticker=https://www.1111.com.tw/job-bank/emplist/sticker.asp?agent=out_fan_ettc_hrfriend&cs=02&tt=&m0=&d0=100201,100202,100205&c0=&t0=&ks=&md=&w=635&h=435# 本文由 科技島 授權轉載,原文〈蘋果庫克透露招聘原則 團隊合作精神、有好奇心是關鍵〉 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 人事/人力資源主管 人事/人力資源專員 人事助理

面試經驗

Ruby on Rails 後端工程師(順立智慧/五倍紅寶石/GoSky AI/MaiCoin/車麻吉/NexTrek/SHOPLINE/幣託)面試經驗分享|面試經驗分享

▲多間 Ruby on Rails 後端工程師公司面試分享,圖片來源: freepik 文/奧卡的部落格 背景介紹 畢業於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資學士班,在新創公司實習+全職經驗大約2年左右,工作內容以後端為主,除此之外前端、AWS、開發流程制定等也都有碰過。 主要語言使用 Ruby on Rails,個人小專案則是使用 Python。 LeetCode 大約刷了 50 題,難度介於 easy ~ medium 之間。 投遞時間是在 2021年年底~2022年年初,為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因此很多面試都改採用線上視訊面試。 投遞大綱 此次目標職位是 初階~中階後端工程師。 順立智慧 - 104 投遞, 婉拒二面 五倍紅寶石 - CakeResume 投遞, offer get GoSky AI - CakeResume 投遞, offer get MaiCoin - 個人投遞, 一面後感謝信 車麻吉 - 個人投遞, 二面後感謝信 NexTrek 匯雲數位 - hunter 投遞, offer get SHOPLINE 商線科技 - CakeResume 投遞, 回電後婉拒 順立智慧 公司在內湖(西湖捷運站附近),非常難停車,如果是開車或騎車去的朋友建議可以早點到。 一面是實體面試,一開始就是基本的自我介紹,接著大約花了1/3的時間問履歷上一些過往經驗。 1/3的時間是技術相關問題,有印象的題目是 rails 中 join 和 includes 的差別 費布納西數列 SQL 基本語法,像是 select 與 left join 面試的房間有白板,會直接在上面答題,如果遇到不會的題目也可以當場查詢資料。 剩下時間則是介紹公司業務與部門職責。 大約 3 天後收到二面邀約,但因為已經有其他 offer,因此婉拒二面。 五倍紅寶石 在投遞履歷前有一項作業,作業完成後透過 cake resume 投遞履歷,大約 1 天後收到實體面試邀請。 一面大約2小時,前半部分主要是針對作業的 code 做討論,有點像是 code review 的感覺,會問你為甚麼這邊要這樣寫,有沒有更好的寫法之類的。接著是聊我過去的經歷跟有沒有問題想問他們的。 作業本身並不難(我花最多時間的反而是在前端QAQ),可以在面試前自己對自己 code review 一次。 面試完後直接 offer get。 GoSky AI 透過 teamdoor 投遞履歷後,大約3天後收到線上面試邀請 一面為技術面試,由兩名後端一同面試,主要內容為 Ruby on Rails 基礎語法,有考一題白板題是要當場設計設計一個優惠券的 schema 與相關功能。面試完後大約 2 天收到第二次實體面試邀約。 二面為團體面試,由產品團隊各職能派一位代表進行(包含前端、後端、設計師、PM),主要問行為相關的問題,看面試者的個人特質是否與團隊文化和公司文化相符。 2天後收到 offer get。 MaiCoin 透過 email 直接投遞履歷,大概 3 天後收到第一次視訊面試邀請。 前半部分是聊過去的經歷,後面則是技術相關的問題,有一題白板題是數學相關的題目,請你寫一個 method 來達成。題目本身不難,但因為我太緊張,導致有些 edge case 沒有想到。 2天後收到感謝信並推薦另一個職位,但因為有拿到 offer 而婉拒。 車麻吉 透過 email 直接投遞履歷,大約2天後收到作業與第一次視訊面試邀請。 第一次面試主要是講解作業內容、招募流程、團隊目前狀況,接著有1周的時間可以寫作業,如果覺得時間不夠可以延期。作業總共有三題,1題跟資料庫設計有關,2題跟系統架構設計有關。 繳交作業後,大約3天收到第二次實體面試邀請,二面除了會針對作業內容進行討論外,也有額外再問其他技術相關的問題,大多都跟資料庫有關,剩下就是過往工作經歷和公司環境介紹。 2天後收到感謝信。 NexTrek 匯雲數位 透過獵頭投遞履歷,大約1、2天後邀約線上面試 一面是與 CEO 視訊面試,與其說是面試倒比較像是聊天,前半段是聊我過去的經歷,後半段則是 CEO 介紹公司的業務,並讓我提問關於公司營運相關的問題。 大約 2 天後收到二面邀請,二面是與 CTO 和 CEO 一同進行視訊面試,前半段一樣是聊過去的經驗(技術相關的比重比較多),後半段則是 CTO 出一些技術相關的題目來問,比要有印象的題目為 Block、Proc、Lambda 差別 字串(String)跟符號(Symbol)的差別 題目比較偏向 Ruby 的細節知識,平常沒特別深入研究的話還真回答不出來。最後我也問了許多關於開發團隊相關的問題,例如目前的開發流程、預計團隊的規模等等。 2天後 offer get 。 SHOPLINE 商線科技 透過 cakeresume 投遞履歷,約 3 天後收到實體面試邀約。 蠻怪的是我投 backend software developer,但感覺被當作應徵 senior 。 面試一開始考了如何設計一個電商的系統架構,沒有特別準備加上經驗不足,所以答得不是很理想。後半部分一樣是聊我過去的實務經驗。 大約 3 天後,接到人資電話說開發部門目前想找經驗更豐富的人,但 QA 部門對我有興趣,邀請我進行二次線上面試。 二面 QA 部門就都沒有技術相關問題,前半部在聊我的經歷,後半則是說明該部門的職責及讓我提問。 大約 1 周後有收到人資電話,詢問我對該部門有沒有興趣,我回覆目前職涯規劃想以開發為主(不確定算不算 offer get 😂) 延伸閱讀>>中高階Rails工作面試心得分享!貝殼放大、PicCollage、Dcard、Snapask等14間公司全收錄 幣託 年前投遞履歷,年後接到人資的電話,因為已經接受 offer ,因此婉拒。 總結 大部分的公司在收到履歷後1周內會邀請面試,而面試結束後短的話三天內就會收到回覆,最晚一周內會收到,這次面試很幸運地沒有遇到無聲卡。 下篇是關於面試的一些心得建議,可以點擊此處閱讀 ※本文由 奧卡的部落格 授權勿任意轉載,原文《2022 Ruby on Rails 後端面試經驗分享(上)》

Hahow 好學校面試心得大揭密|面試經驗分享

▲Hahow 好學校面試心得大揭密,圖片來源: freepik 文/DCARD 網友 關於這家公司的面試版上較少資訊,當時面試時也找不太到資料(面試趣要付費解鎖),因此前來分享。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電腦排版+第一次分享,請見諒) 面試職位: 創作者營運客服專員 工作經驗: 2022/6 畢業 運輸業服務人員(一年/實習) 外銷公司行政總務助理一年(在職) 流程簡述: 8月底CakeResume投遞履歷 9月中收到職位徵才測驗(9/14回覆) 9月中 電話面談 9月底實體面試 10月初收到面試結果(未錄取) 現職工作內容繁雜但偏涼,但因為未來發展受限+偏涼,開始尋找不同可能性。 8月底開始投履歷,時程如上。職位徵才測驗不難,但從內容可看出偏客服性質(for老師)。這階段主要是想了解,在面對問題時,你會如何面對並做出回應。這階段我附上兩份附件,一份是問題回覆,另一份是針對我的四個回復,提出說明並分析。 9月中電話面談直接對部門主管,面談時間原先預計半小時,實際近45分鐘。 基本自我介紹後,主管開始提出問題,包含先前工作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對新創公司的想法、對創作者營運部門的想法、團隊合作經驗、跨組溝通經驗、對這職缺的想法...等等。過程的插曲大概是訊號不太好,但我不確定是我手機問題(訊號滿格),還是對方設備問題。 9月底實體面試(約2小時),在民生科技大樓,交通方便程度普通。剛好碰到禮拜四遠端工作,辦公室沒甚麼人。空間是開放式,依照座位劃分區域部門。人資稍微帶參觀環境後,在小會議室等待面試。 面試是一對一,一樣是簡單自我介紹後開始詢問一些問題。你認為團隊最重要的事情、平常有甚麼興趣、這份工作主要以庶務為主可以接受嗎?...等等。氛圍偏輕鬆,從主管言談中可以得知,這部門是新設立,職缺是擴編產生。主要需協助老師解決課程上所遭遇的問題,但因新設立的部門,所以工作內容大多是庶務(流程規則建立等等),少部分可能會進行專案。這部分主管重複詢問是否可以接受。我提出問題有:入職訓練、該職位未來職涯發展、該部門未來走向等,過程約1個半小時。 後面半小時與人資面試,簡單說明福利(網路都有)、詢問期望薪資、最快上班日等表示大約兩周會通知結果 10月初收到面試結果(未錄取)  以上是全部過程,目前該職缺已關閉。 這是我第一次投遞新創公司,過程其實蠻舒服的,沒有過多的壓力跟競爭意識。但比較疑惑的是主管重複詢問工作內容大多是庶務(流程規則建立等等),是否可以接受,大概重複了三四次。從測驗中就可以得知這份工作庶務部分較多;在電話面談及實體面試,也可以得知這職位在部門小組中算是協助大家、機動、組內庶務工作處理。反覆地詢問心中不免有些異樣的感覺。 另外關於該職位未來職涯發展、該部門未來走向,或許是新部門,所以說明不甚明確,只拋出"對公司有益的想法都是可能的"、"我們接受任何想法,"期待激盪不同的可能性。這類型的答案對我來說有些空泛,的確對公司有益=好的可能。但我更想知道這個職位未來能否獨立進行專案、是否有可能與其他部門共同合作新計畫等等。這部分我想是雙方認知不同所以給出不同答案 那時候的我急切想找其他工作。雖然現職薪水不多,但壓力不大(涼)+準點下班,工作上沒成就感對我來說是大忌。這點勿戰,每個人所追求真的不同。但也因為急切、得失心重,所以收到未錄取通知時大哭。或許是花費大量心力,或許是不解自己為何沒有錄取,但在我以為我需要花很多時間調適時,我就好了。很神奇吧,一個半月前的我還在嚎啕大哭,現在的我可以坦然分享整個過程。但不可否認這機會對我的重要性,我非常感謝這面試讓我更了解自己。 以上有任何問題歡迎大家一起提出討論。目前的我還在職,近期在等待自己心儀的公司回覆。後續不管錄取與否,期待可以跟大家分享。 (勿認親,謝謝) ※本文由 DCARD 網友 授權勿任意轉載,原文《Hahow 面試分享》

證交所筆試+面試心得分享|面試經驗分享

證交所筆試+面試心得分享,圖片來源: freepik 文/DCARD 網友 好像又有招考了,最近在準備其他面試受到蠻多考古題的幫助,憑印象把專業科目和面試有記得的問題打清楚,記的有點少還請包涵~給各位想應考的人一點參考,小弟應該不會考了,太花時間了~~ 前言 小弟應用系統開發組,網上看到很多大大的分享資訊,因此也想上來分享一下心得順便發點牢騷,供以後想報考的人參考,不想看小弟發牢騷的就跳過這篇吧~ DCARD的很多大大都年薪300以上也可以跳過這篇。 先說吸引我想考的點, 獨佔事業(全台最大合法X場平台?) 年薪80-100(資料來源證交所FB小編) 月薪50000*19~20(資料來源DCARD留言) 中午休息兩小時(資料來源DCARD留言) 101上班XD 不要面試官問為什麼想來說這些嘿哈哈 時間軸 6/19 報名截止 7/8 筆試 7/25 網站查詢通過筆試 7/26 24:00繳交自傳截止 8/5 一面 8/7 e-mail通知通過一面 8/8~8/10 電話會談 8/12~8/13 二面 8/15 錄取通知(政大的大大有在其他篇留言分享收到錄取通知的時間) 8/24 收到感謝信 1、筆試 職務適性評量: 包含性向測驗、邏輯測驗,沒甚麼好準備的,多看點邏輯題目? 每個人都講一段話,判斷誰說謊之類的,或是一些數學邏輯測驗。 記得戴一般的手錶可以分配時間~我忘了帶,有些題想太久其他題來不及寫 專業科目評量: 40分選擇題,60分問答題 考試內容都很基本,目測有70分左右吧...不過筆試通過後不會跟你說分數,只會說通過不通過,因此真實分數就不得而知了。 我考的那間教室應到未到的有10人,猜測應該跟高普考日期重疊有關 覺得自己筆試不錯的,建議可以考完就開始準備自傳(1~2頁),網站查詢通過筆試到繳交自傳截止只有一天半的時間。 選擇題: 建構子、解構子 、哪個不是資料庫的關鍵字、i++ i - - 問答題: virtual function、abstract class ,abstract class甚麼限制?、資料庫正規化、第一二三正規式、C++特性、C++寫99乘法表 小弟覺得要參加筆試的各位可以參考考選中心的考古題說不定有點幫助...... 2、一面 101面試,早到想去廁所或整理儀容的可以去地下室美食街繞一下會找到廁所~ 五位面試委員,應該都是部門經理級的,每人13分鐘,開頭有叫我一分鐘自我介紹,會從自傳去問問題,可能是我工作內容非金融領域相關,因此沒問很深,有問到工作上如何溝通,處理問題,有好好工作就都回答的出來!?基本上就是一般面試會問的問題。 問題: 你現在的工作內容跟我們不太相關,為什麼想來我們這裡? 你做的跟我們做的有甚麼不一樣? 描述一下執行專案的流程 描述跟主管討論案子的過程 3、電話會談 組長會打電話來說明他們的工作內容,也會詢問我們的工作內容,有甚麼問題也可以問,算是蠻輕鬆的會談。 問題: 寫程式最自豪的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有點忘了XD 4、二面 101面試,每人8分鐘,五位面試委員,總經理和其他四位委員都是副總,都跟第一次面試委員不一樣,基本上也是一般面試會問的問題,不過時間很短,問的問題很少。 問題: 你的論文是甚麼? 從基層做起可以接受嗎? 現職年薪? 現職公司規模? 其他有點忘了~~~ 發牢騷時間 筆試考題沒到很難,考完當下就有覺得是不是真的跟ptt留言說的一樣有認識的比較好進!? 請了19小時特休提早回台北準備,沒錄取覺得不值得QQ 一面面完就覺得沒了,沒想到進了二面,爬的越高跌的越痛... 想考的人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台清交成政的碩士、有沒有相關金融領域工作經驗,再考慮要不要參加這個考試,那些我覺得加分加很大,小弟都沒有😢,也可能是問題我都回答的很差所以沒上,不知道囉~大家加油! 當然考的上的條件,由錄取的人發文最準~~ 以上,也恭喜錄取的人,希望可以多多分享心得和背景和101的風景!? 本文由 DCARD 網友 授權轉載, 原文: 《 112證交所面試+筆試+一面+二面落榜心得 》

工作甘苦談

別再用「感覺」凌駕「完成事情」! 主管在意的是護理師「這個」表現

▲護理師想被主管看重,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又不靠夭就對了!(Image by Freepik) 文/Scanol 以前跟同學同寢時,常會聽到同學抱怨被主管針對的事,或是說誰比較紅,自己嘴不夠甜不討喜之類的,但我想很認真的跟大家說,其實正常主管/老闆們通常不是在意誰討喜或不討喜,而是「這件事怎麼完成」。 你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又不靠夭,主管/老闆就會喜歡你,這個意思,不只是在護理界,在任何職場都是一樣;所以也沒什麼紅不紅人,就是主管/老闆覺得這人特別能完成事情、工作上特別順利;反之,若是你常被抓起來罵,通常是你不好用這樣。 說到底,對主管院方來說,所有人都只是工具人,真的不用互相殘殺、弱弱相殘。 有次我同學氣噗噗的回來大罵他們 QCC 的小組長,四人一組的專案開會時間訂在 1700,她要上小夜只能參與一次開會,她整場大罵小組長是豬頭、白痴、無能力,說自己已經跟阿長抱怨對方不適任的事。 我聽了大概半小時,問了她一句:「其他人上什麼班?」,她愣了一下回:「......ㄜ,白班。」然後我們兩個對視 30 秒,就各自去忙自己的事了。 隔天,她回來告訴我,她因為昨天因為告狀,今天阿長有認真想要跟她約談,她直接跟阿長說:「我明白小組長了,我同學昨天有跟我說了。」她說她阿長要她好好珍惜我這樣的朋友,因為可以免去她一些不要的挫折與困擾。 我只覺得好笑,啊四個人中三個上白班,當然是以白班為主,不然勒? 這種事情有不是一秒內就該理解?如果真的超想參與,也許可以調班或是在開會前都充份準備,有效率的會議,不一定需要見面坐在一起才能開,為了開會沒有安排在自己能到場的時間而生氣,從我角度看來,就是無效會議的前奏。 就我的觀察,臨床上許多護理同仁很少有機會當主管或是領導者,在判斷事情常以「我」為中心做為視野範圍,因為眼界偏小、目光很淺,常以「我的感覺」凌駕於「完成事情」之上,引起的糾紛也都是「感覺」、「態度」,而不是「完成事情」,能夠使用的方法也很少,像是我同學以為,QCC 就一定要全員到齊開會,才叫認真做事。 但事實上,全勤開很多會跟 QCC 能不能拿獎,就不是同一件事。 至於要怎麼拉高眼界,就是「讀萬卷書」以及「行萬里路」,如此而已,各位護理師們,先從準時下班,下班不要再當護理師,好好去當個人體驗這個世界開始吧!   選讀這篇文章的人還看了...   寫護理報告很痛苦,因為都是「假的」!個案、QCC、專案都和臨床落差超級大  護理路要怎走?資深護理學姐教你規劃職涯路徑 #sticker=https://www.1111.com.tw/job-bank/emplist/sticker.asp?agent=out_fan_ETTCmedical&cs=02&tt=&m0=&d0=200301,200302,200303&c0=&t0=&ks=&md=&w=635&h=435# ※ 本文由 白色天空粉專 授權轉載,原文《以前跟同學同寢時,常會聽到同學抱怨被主管針對的事》 ※ 護理師職缺         醫師職缺  藥師職缺               醫藥行政

護理路要怎走?資深護理學姐教你規劃職涯路徑

▲從急重症到門診:了解自己,選對職場,讓自己的護理職涯更上一層樓!(photo by photoAC) 文/Scanol 護理職場要怎麼選?很簡單的,如果你 1.喜歡擺顯:醫學中心急重症 2.喜歡見紅休:廠護、校護 3.喜歡跟人說話有穩定感:老人、社區、長照、精神、安寧 4.喜歡移動跟變化:隨團、居家、國際醫療 5.喜歡錢多:跟救護車、醫美、特別護理師、藥廠業務 6.需要兼顧家的:地區或區域的病房* 7.喜歡不拖泥帶水的:急診、開刀房 8.以上都沒有特別喜歡,也不是太缺錢:門診 我當年就是為了擺顯而選的長庚重症單位,另一個原因也是轉其它護理領域,多半會需要幾年的急重症經驗做背景,而我自己是打定主意要轉行,所以需要有個貼金的履歷。 各位可以擬定人生目標,分階段達成,適合自己最重要。 #放對位置才會快樂 #護理路超廣 【客制化】 。喜歡說話想要穩定但也想多賺錢:老闆有賺錢的洗腎室護理師 〔註〕 *說地區跟區域可以「顧家」是比較下的結果。因為通常會離家近一些,而要寫的學術報告等雜事相較醫中少,下班不用再趕資料或被誰逼著寫報告,錢通常也會比診所多,所以比起醫中下班還要趕報告、診所薪水很難養家,區域及地區會比較能顧家。   選讀這篇文章的人還看了...   寫護理報告很痛苦,因為都是「假的」!個案、QCC、專案都和臨床落差超級大  護理師加薪呼聲背後的真相:為了生存與尊重、為了留住人才與提升醫療品質! #sticker=https://www.1111.com.tw/job-bank/emplist/sticker.asp?agent=out_fan_ETTCmedical&cs=02&tt=&m0=&d0=200303,200301,200302&c0=&t0=&ks=醫院&md=&w=635&h=435# ※ 本文由 白色天空粉專 授權轉載,原文《護理職場要怎麼選?很簡單的,如果你》 ※ 護理師職缺         醫師職缺  藥師職缺               醫藥行政

寫護理報告很痛苦,因為都是「假的」!個案、QCC、專案都和臨床落差超級大

▲護理報告與臨床脫節!個案報告綜合病人影子、改善方案不實際 (photo by photoAC) 文/Scanol 前面聊到大護比較會寫報告,有網友提到「不分學歷,只要是寫報告都很痛苦」,很有感。 我個人的經驗,覺得護理報告之所以「很痛苦」,是因為是「假的」,但要寫成跟真的一樣,這跟我們受訓練要誠實、要具體、要實際,根本是兩回事,因為你寫的臨床做不到。 我不是說那種查文獻的知識型補充,我說的是那些床邊教學啊、個案報告啊、QCC 啊、專案這類,看起來像是臨床實際會做或是未來規劃的那些報告,但其實跟臨床落差很大。 你會想知道:【獨家】如何第一次寫 N3 個案報告就上手! 先說個案報告,前一陣子一個後輩給我看他剛通過的 N3 個案報告,寫得非常好,也很感人,是可以投搞那種等級,然後我笑著說:「這不是單一個案吧!」他很誠實的跟我承認,這份報告是綜合很多病人的影子沒錯,並不是「個案」報告。 最好是有人有空在臨床聽病人講一小時! 再提到改善方案類,之前有些機會參與學姐升等 AHN 專案、QCC 的輔助工作,我也是看著學姐這邊加一點,那邊補一點,但大原則都是「不能加錢」、「不能加人」,最好是所有都自己拿箱子手做,回收再利用免錢又環保。 反正就是要你提出改善方案,但能使用免費圖檔就用免費、能凹免費協助就用免費協助、能叫現場加班加業務最好,最後為了要能通過專案,學姐只能偷偷用其它名目給加班費,才讓專案報表看起來好看。 不用覺得不可思議,一直以來,處理護理師,不都是用「情勒」這種省成本的方式在運作嗎?像是「單位人力不足,學姐妹要連上八八」、「護理界很小」、「共體時艱」這類哄騙你的話嗎?不然你看現在我們政府處理護理師離職潮,不也是不給錢、不給人,但用你原來的錢(健保總額)填充名目(夜班加給),讓帳面看起來好看嗎? 反正我健保不給你錢,你院方自己想辦法搞定你的護理師,我學姐偷給加班費修飾報告,算很有心了! 簡言之,護理師們你要寫報告,請放下你務實的護理師身份,切換成「創作者」、「夢想者」,可能就不這麼痛苦了。   選讀這篇文章的人還看了...   資深護理師:醫療一線缺乏各種XX哥、XX姐的神前輩,新人工作慌  大媽護理師搬:我們都是這樣做的,阻打疫苗!新手媽媽一句話反殺 #sticker=https://www.1111.com.tw/job-bank/emplist/sticker.asp?agent=out_fan_ETTCmedical&cs=02&tt=&m0=&d0=200302,200303,200301&c0=&t0=&ks=&md=&w=635&h=435# ※ 本文由 白色天空粉專 授權轉載,原文《前面聊到大護比較會寫報告,有網友提到「不分學歷,只要是寫報告都很痛苦」》 ※ 護理師職缺         醫師職缺  藥師職缺               醫藥行政  

學生

【113年推甄】北科互動設計 面試心得(資工跨推)

▲【113年推甄】北科互動設計 面試心得,圖片來源: freepik 文/DCARD 網友 這兩年推甄受到許多板上許多的幫助,故我這邊也來回饋一下板上,且設計相關研究所的面試資訊好像相對的比較少,希望能夠幫助日後學弟妹準備。上週六去台科跟政大面試,而前幾天也發了幾篇台科及政大面試的心得,今天面完北科互動就來發了! 去年我也沒推過這個所,今年因為是重推,加上本身對遊戲領域非常有興趣,故除了投有在做電腦圖學、遊戲、人機互動等領域的資工所外,也順便丟了一些設計相關的所(政大數內、北科互動),我把它們當遊戲設計系在投XD。 OK扯遠了,這邊也不討論書審準備,純討論面試。 以下幾個重點先知道: - 有紙本作品集的話,建議攜帶,教授們會翻閱。(身為資工背景,我沒心力搞這個,所以沒帶,不過我認為設計相關系所如果沒規定「不能帶紙本資料的話」,有紙本作品集應該會蠻加分的) - 面試注意事項有寫「務必攜帶作品原作及獎狀/證書正本」,但實際上作品原作用上述的「作品集」就可代表,或是放在簡報中。(我是放在簡報中呈現,然後有帶證明、獎狀進去) - 若有實體作品,方便攜帶的話可以帶。 - 面試時間10分鐘(含簡報時間2分鐘),簡報時間到會直接叫你停(無論有沒有報完)。 - 沒有看到簡報筆。且是坐著報簡報,也是坐在該位置回答問題。 # 面試過程 面試有三位教授,教授配置如下圖。如果沒認錯人的話,應該是王聖銘教授(圖中的A)、曹筱玥教授(圖中的B)及戴楠青教授(圖中的C)。 (感謝 B4 工作人員證實教授的部分) 一開始會有工作人員指引到圖中的「我」那個位置坐下,然後開始報簡報,過程中後方會有工作人員計時(簡報開始報告後開始計時,2分鐘鈴響一次,時間到鈴響一次)。 因為是設計相關系所,故跟我報其他資工所時的簡報有稍作調整,並著重在作品呈現上(簡報上除了圖片成品外,我還有放影片跟gif來展示)。不過其他發表這些還是沒有少講。基本上就跟我政大報的那份簡報一樣,但我這次簡報沒報完,內容配速沒配好,不小心沒報到研究計畫(不過研究計畫我也只有寫一小段而已),但有講到研究興趣、未來研究方向。 報完當下他們就直接問了第一個問題 (第一題英文問答,其他都是中文問答) 第一題突然無預警的轉換成英文,腦袋有點當機QQ,且我不確定是否可以用中文回答,反正我想了一下後是直接回答了。個人覺得回得還算順,但內容可能差了點... 1. What kind of research interests are you want to do? Game design, or...? 我:「...(略)... I interested in Game Design's anything research.」 教授:「But game design is not a research topic, what do you want to research on game design? What do you focus on?」 我:「Emm..I want to focus on technology, such as computer graphics, AR/VR...(略)」 (P.S. 我不確定我印象他的問題是不是這樣問的,但意思大概是這樣) 2. 你現在所做的東西,其實可以在外面找份不錯的工作了,為什麼會想來報考互動設計所? 我:「我想做遊戲,甚至想把遊戲當成我的研究領域,但遊戲領域太廣了,其中當然也包括設計的面向。我在設計的部分是比較弱的,故我希望能夠來貴所精進這部分,並且認識其他人才」 3. 剛才你的回答,幾乎都是實務層面,其實正如第一題所問, 想再問一次,你是想在我們這邊做遊戲的什麼研究?比如說,是想做AR/VR在醫學的應用啦,還是遊戲裡面的心理學啦,還是什麼? 我:「我個人對遊戲領域非常的熱愛,主要還是想走技術面向,不過實際上來說,我是對遊戲的『任何研究』都很感興趣」 教授:「不愧是資工人說出來的話XD,但這並沒有不好啦XD」 4. 你除了我們這裡,還有報考哪些學校? (誠信至上,這一系列相關題目我就都照實講了) 我:「貴校的資工逕取,其他還有台科資工、政大數位內容,上週去面試」 4-1. 若這些學校都上榜的話,可以知道一下你的順位嗎? 「台科資工、政大數位內容、貴所,最後是貴校的資工」 4-2. 可以請問你為什麼如此考量嗎? 我:「主要是台科那邊有個GAME Lab實驗室我非常想進去,那邊主要是發展技術的實驗室,若我進不去就會考慮想往偏創作面向的所發展」 4-3. 你剛提到政大的數位內容,想問一下你的順位,為什麼台科下來就會是他們呢? 我:「主要是政大那邊是雙指導教授,一邊是資科的,另一邊是傳院的,且兩邊教授都有在做互動設計/遊戲相關的研究(技術與其他兼顧),我覺得雙指導教授的形式我比較喜歡」 (以上的台科資工跟AI跨域我是當成一個在講,因為都是想進GAME Lab,這樣比較不會講得太冗長) 5. 你有什麼想要問我們的嗎? 以下是我與教授們的問答過程 (1) :「想請教一下,我目前的研究方向是比較想走遊戲方面的研究,想請問以下教授們建議遊戲有什麼研究是我可以去做的?」 教授:「Game AI,或是其他比較偏技術類的研究。你提出來的研究方向大多比較偏實務層面,且也是大領域,不太適合做為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我不太確定你剛才提到台科資工的Game Lab在做什麼,不過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查一下卡內基美隆的Game Design,他們的發展方向跟我們比較相近」 教授:「因為時間還夠,所以可以再讓你問問題問到時間到」 (2) :「就是個小問題,好奇問一下,貴所的師資,除了專任教授可以指導之外,想問一下專案教師是能夠擔任指導教授的嗎XD?」 教授:「不行喔XD」 我:「那我沒問題了,謝謝教授們!」 (沒有鈴響,應該是時間還沒到,但教授也沒什麼想問的,我也真的沒什麼問題了,所以就出來了) (((結果後來出來才想到蠻多東西可以問的,比如未來若出國要讀二碩或博士之類的問題,氣死= = # 總結與心得 這個所有我朋友陪我一起去面試(他也有面),若之後他有整理問題給我,我會補充在下面(或者他可能也會發一篇面試心得文)。 而我面完後,為了等我同學面試結束,當下馬上就把所有問題記錄下來,應該還算完整吧。而且感覺教授們對我沒有很有興趣,在報簡報時其實沒太多時候看到教授抬頭看(有可能他們的電腦/平板中在看我的備審(?)),而且也沒太多問題問我QQ,也許是覺得我還是去走資工比較適合吧。 不過整體面試氛圍算是蠻輕鬆有趣的,雖然我在發表上、創作的作品等沒被教授問到問題,主要是環繞在研究興趣上就是了,略微可惜。也許在準備時可以定數個具體一點的子方向,而非一整個大領域。 然後被問到還有報考哪個學校的那一段,真的比較難回答,不過真的還是誠信至上吧。理由的部分,如果你很會話術,可以包裝一下,不要說得那麼死。我自己是當作有點放飛了,我就都照實說死了。 不過當然,誠如我回覆教授們的答覆,目前考慮上最想進的還是台科的Game Lab,但這些偏設計類群的所也還是有去面試,就等結果出來再好好想想路要怎麼走。也祝各位考生們能進自己想進的學校與實驗室! 本文由 DCARD 網友 授權轉載, 原文: 【113年推甄】北科互動設計 面試心得(資工跨推)

資工研究所推甄心路歷程

▲資工研究所推甄心路歷程,圖片來源: freepik 文/Victor_Wu 先說結論: 🏫一般大學 台大:備取65(不可能了 清大:落榜 陽明交大:甲組備取226、網工備取171、多媒體備取189(都不可能了 成大:一階段刷掉 中央:備取11(穩 中山:等放榜(但上了不會去 中正:逕取 中興:一階段刷掉 台師大:逕取 政大資科:沒去面試 🎓科大🎓 台科大:總排名56(應該正取最後一個 北科大:沒去面試 2️⃣個人選擇優先順序(不要戰校🙅‍♂️) 台大>清大>交大>台科大=中央>成大>北科大>台師大>中山>中正>中興>政大資科 1. 🏔️地理優勢有一定影響 2. 台清交無庸置疑 3. 中央跟成大在我心中其實指考分數差不多(當年指考兩間學校分數差不多) 4. 台科大毫無懸念,科大龍頭,實務能力不容置疑 5. 北科大這幾年進步有目共睹,實力不容小覷,這幾年在業界風評也不錯 6. 💸政大在銀行業風評不差,資科在AI世代也是越來越重要的一個類別 7. 爭議最大的應該是台師大與中山,中山大學的系主任在複試開始就強調,他們資工系是少數軟硬體兼具的研究型大學,但我自己想要的領域反而在中山好像找不太到專精這方面的教授(雲端運算)都會跟硬體有所牽扯,但是我本身其實對硬體沒有太多的興趣,所以才會說台師大在中山之前 最後台科大跟中央擇一 3️⃣個人背景 1. 淡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大四(應屆 2. 系排名 4/201(1.99%) 3. 🥇班排名 1/66(1.52%) 3次大禹獎(整學年度班排前三)、5次學業獎(學期班排ㄧ) 4. 校內專題競賽 第三名與人氣獎 5. 大專生計畫 有申請但沒通過(敝系只有一個人有通過 6. CPE 中級(學校畢業門檻寫完就出來,我後悔了) 7. 多益 705 8. 證照:Microsoft AI-900、NVIDIA 有一張非常基礎的證照(名字太長忘了 9. 經歷: 👉微軟校園推廣大使同時擔任教職員培訓助教,暑假也有接受新聞採訪 👉卡稱裡面的兩篇搶課機器人文章 👉微軟台灣總部參訪、中華電信資訊公司營運發展處參訪 4️⃣公版文件下載🔗 因為已經推甄結束了,很感謝前人的資料與提點,今天也分享自己的文件出來給有需要的人參考,如果太差傷到眼睛希望見諒,照片跟個資都拿掉了 1. 簡歷: https://gofile-3766373942.tw3.quickconnect.to/sharing/CYnTBvfqW 2. 自傳: https://gofile-3766373942.tw3.quickconnect.to/sharing/XCkc9OV4v 3. 讀書計畫: https://gofile-3766373942.tw3.quickconnect.to/sharing/PsR1Hd2jH 4. 研究計畫英文版(為清大而生): https://gofile-3766373942.tw3.quickconnect.to/sharing/ULT8qnWoq 5. 研究計畫: https://gofile-3766373942.tw3.quickconnect.to/sharing/rjP9iUP0t 5️⃣一些技巧 1. 研究計畫一般來說,沒有經驗的人真的都不會寫,我自己也是,chatGPT是你的好朋友,把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當關鍵字請chatGPT幫你生成,然後把生成的結果貼到Bard幫你潤飾文字,最後自己再看過整理一次,相信我chatGPT看過的文章比你更多,他是你的工具好好善用它 2. 一定要寫公版,有公版之後就省事情了,用公版去配合各間學校的要求去修改,速度會快很多 3. 千萬不要請別人代工,不然面試被問問題打不出來就尷尬了 6️⃣報名建議 1. 推甄不要對自己抱有太大的信心,每一年的結果都不一定,敝校前年系排2%清交大資工正所正取,今年敝校2%清交大全部落榜 2. 一定要推一間保底的學校,讓自己心境上面可以有所放鬆,面試的時候可以比較不會那麼緊張 👉我自己就是選台師大最為保底的學校,自己也還可以接受,前面的學校就是去挑戰的,這個心態會讓你不會那麼焦慮緊張 3. 報名務必提早,資料務必提早上傳,不要壓在最後一天,不然停電、淹水,就麻煩了 4. 推薦信一定要提醒教授幫忙寫,教授事情真的很多,有時候是真的太忙忘記,你的提醒可以幫你自己保留一線希望,不然就會像我的台大資工所推薦信被教授忘記一樣....... 👉好加在教授很好,直接幫我聯絡台大系辦補上傳了 5. 慎選推薦信教授,一定要深交的教授,確保他不會在背後捅你刀子,我很幸運很多教授願意幫我寫,也真的都是寫好的,跟你夠好的教授一般來說都會讓你看他寫什麼才會在你面前上傳 7️⃣大學準備 1. 英文很重要,頂大基本上都會篩英文,你有一定的英文水平可以讓你更有優勢,研究所看國外論文也用得到,不要忽視他,我身邊太多同學實力比我強,但是敗在英文 2. 大學廣跟教授打好關係,積極一點,讓教授看到你努力的一面,不要讓找不到教授寫推薦信變成你的煩惱 3. 不要期中退選,會有註記,如果學校有面試又剛好看到成績單被問就......尷尬了 4. 大學期間,每個學期要自己平衡成績,專業科目務必死讀硬讀弄懂,分數上,有硬科不好看就要有甜分去補足,這很投機取巧,但是你的專業科目硬科是你有弄懂的 5. 慎選交友圈,要有一群肯跟自己一起努力的朋友做你的後盾,一起努力真的會更有氛圍感 8️⃣跟資工相關的小興趣(看網上有人說面試教授有問有沒有什麼興趣) 1. 電腦組裝經驗挺豐富的,一個暑假幾十台跑不掉 2. 很常逛一些IT論壇,國內大多數是iThome,國外就是xda、Stack Overflow,你不一定看得懂技術,但你要知道趨勢是什麼,讓自己有準備的方向 3. 很常玩Android的手機刷機,嘗試去使用別人開源的東西,國中就開始改手機的ROM,所以才會學Java 4. 今年有玩黑蘋果,為了玩黑蘋果,真的是研究好多東西,最後也真的有成功讓一台桌機跑上macOS Ventura 系統(不是VM) 5. 寫一些小程式幫生活添加一些樂趣,例如搶課機器人 9️⃣心得 身邊比我更鬼的多了去了,頂大比我牛的數都數不完,但我自認我大學三年多來真的很精實很努力在自己的專業科目與領域中奮鬥與努力,大一整年進圖書館刷卡次數超過百次,下午下課就是圖書館到閉館,淡大 ➡️ 台科大/中央 應該也算一種翻身吧!推甄結束後看看自己三年來的努力,結果縱使會有點失望有點可惜,但不會後悔,我很精實的過了這三年,該玩的也有玩,該有的朋友也有,並不覺得比別人少什麼,也很慶幸我高三那年有堅持住不要放棄英文,讓跟我一樣學測/指考沒考好的私校同學可以有機會讓自己翻身 大學的校名在你入學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但這不是可以放棄墮落的藉口,我也很感謝母校在這三年多給予我的資源與老師的協助,自己的未來自己創造,希望大家考研/二推順利~ 面試之類的,之後再整理另外一篇 🔟同梯同學情況分享 🧑🏻‍🎓同學A:系排6%,班排名2/66(同班),專題名次3(跟我同組),無英文檢定,證照、CPE與我一樣,中央備取110(有難度),北科面試等放榜,清大、交大、中興、政大資科、台科大、成大落榜,中正放棄面試(時間衝),台師大逕取(保底,目前選這間),中山等放榜(上也不會去),目前選台師大 本文由 Victor_Wu 授權轉載, 原文: 《資工研究所推甄心路歷程》

勞資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