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小幫手
2022-05-11 08:59:47

為什麼我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 因為你不是以「自己」,而是以「他人」為中心思考。|皇冠文化集團

為什麼我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 因為你不是以「自己」,而是以「他人」為中心思考。|皇冠文化集團-自身中心心理學

在職場上,面對同事、上司、下屬之間的關係,你是不是也常一邊在心裡埋怨:

「這些人每次都把不想做的工作丟給我!」

一邊心不甘情不願地把事情做完?或是在工作的時候,帶著「被強迫做事」的心情邊做邊罵:

「他每次都叫我幫他做自己分內的工作!」

表面上聽從對方的要求,但你已經在心裡責備對方缺乏常識:

「多少也該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看吧……」

甚至生氣地想:

「這人臉皮怎麼這麼厚啊!明明大家都受不了他,他怎麼還有辦法遲鈍到沒發現?」

有時候你下定決心:

「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跟他講清楚!」

結果一面對當事人,原本的氣勢就不知道跑哪去了,最後只好垂頭喪氣縮回自己的角落生悶氣。

這樣的我們,在家庭當中又如何呢?由於父母、伴侶、孩子是身邊距離最近的人,我們往往把職場上累積的怨氣發洩到家人身上,用「以牙還牙」的方式還擊家人情緒化的發言,情緒一上頭就吵起來,固執己見不肯退讓。

理智上,我們都明白保持冷靜、好好說話有多重要。可是面對連珠砲般的語言攻勢,我們還是常常反射性地大吼:「你很煩耶!」

 

除了不敢拒絕別人之外,也有人不敢、或是不願意拜託別人幫忙。

這些人會說:

「和別人合作需要顧慮太多事情了,還是一個人比較輕鬆。」

「我自己來比較快,也比較有效率。」

可是,只要我們還生活在人類社會當中,是不可能完全不依靠別人幫忙的。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會這麼想呢?

說不定是因為,我們不擅長應付人際關係的基礎,也就是「拜託別人幫忙、接受別人的請託」這件事;又或者是面對他人的要求無法「拒絕」,在人際關係上過得非常辛苦。

敏銳的你或許已經注意到了,「不敢拒絕」和「不敢拜託別人幫忙」其實是一體兩面。我們後面會解釋這是為什麼。

 

你是不是常常把「你應該~」、「我應該~」掛在心上?

仔細回想起來,該怎麼「拒絕別人、拜託別人、答應幫別人的忙」是很多人煩惱的來源,我們在這方面比想像中更加笨拙。

比方說,我們會下意識認為:

  • 小孩子應該聽父母的話。
  • 妻子應該聽丈夫的話。
  • 下屬和後輩應該聽自己的話。

即使覺得「我並不這麼想」,冷靜回想起來,往往也會發現我們下意識表現出了「對方應該服從自己」的態度或舉止。

尤其是在家庭當中,有些人認為做家事和照顧小孩是「妻子的義務」。即使丈夫認為自己並不這麼想,然而積極負擔家事、照顧小孩的丈夫現在仍屬於少數,現實中這類工作多半還是落到了妻子身上。

在現代社會中,雙薪家庭已經理所當然,然而也有妻子由於主要負擔經濟的是丈夫,即使家事和育兒的負擔太過沉重也努力忍耐。

可是,只要妻子一說:

「我打工之後還要做家事、帶小孩很累。」

丈夫也會回:

「我上班也很累啊。」

在職場上也一樣,身為上司或前輩的時候,我們容易覺得輩分較輕的人:

「就是應該默默遵從我的指示。」

面對同事也常常覺得:

「做事就不能再細心一點嗎,就算我不說,也應該主動發現這時候需要幫忙吧。」

 

沒辦法好好拒絕,是因為你一直在「忍耐」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這樣想呢?

一言以蔽之,這是因為我們所有人都在彼此「忍耐」。

辛苦忍耐的人無法接受別人跟自己不一樣,看到有人活得我行我素,一定很想讓他跟自己一樣忍耐。當自己忍得這麼努力,看到別人偷懶,當然無法接受了。

職場上的煩惱之所以引發各種問題,這種「忍耐」是主要原因之一。

  • 必須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 相反的,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 無法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 不敢拒絕別人的請求,或是不敢拜託別人幫忙。

就像這樣,我們打從一開始就在忍耐。換句話說,我們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感受、需求和願望。

可是,忍耐無法滿足自己的心,因此越忍耐我們越容易這樣想:

「只有我非得這樣忍耐不可,這個社會就是這樣,越認真的人越吃虧。」

「當個老實人,到最後只會吃虧而已。」

「還是狡詐的人最吃香。」

這些想法容易加深憤怒、憎恨、嫉妒等負面情緒,然而就連認為自己吃虧的時候,我們還是一直壓抑自己:

「不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可以拒絕別人。」

這樣忍耐下去,負面情緒當然會越來越嚴重。

如果我們繼續壓抑這樣的情緒,內心的憤怒不斷累積,最終會累積到不找地方發洩就無法維持自我的程度。

到了最後,這些大量的負面情緒會為了尋找出口而失控,導致人們對素未謀面的人誹謗中傷、群起圍攻,或是營造出「你為什麼跟別人不一樣」的從眾壓力,這也可以說是現代的一種社會現象了。

而之所以引發這些現象,其實都是因為我們心裡一直逼迫自己「不可以說」、「不可以拒絕」所導致的。

 

只追求結果,容易導致人際關係惡化

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擴散,一夕之間改變了我們所處的環境。在工作上,人們必須減少外出,無法到公司上班,只能臨時以在家上班、遠距工作的模式應付這種突發狀況。

日本從二○一九年逐漸開始實施工作改革相關法案,在新冠疫情的推波助瀾之下,輿論越來越關注加班時長的上限規定等職場改革議題,遠距上班和在宅工作這些新的辦公型態也逐漸普及,成為了改善工作環境的方法之一。

對於在家上班這種現象的反應,大致可以分為支持與反對兩派。

反對派的人抱怨,先前出外上班不在家的家人現在整天待在家裡,

「我失去獨處的時間,在家覺得壓力越來越大。」

「每天替家人煮飯的次數變多了,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如果未來這種生活一直持續下去,我真的受不了。」

除了這些不滿和不安的聲音之外,也有人反映:

「光是感受到對方的存在,我就覺得自己一直受到監視,簡直喘不過氣來。」

也有不少人表示「家人更常吵架了」,由於家人之間各持己見,每個人都要求對方配合自己的要求,因此整個家庭一直處於戰爭狀態。

另一方面,雖然新冠疫情仍在持續當中,但那些樂見在家上班的人卻說:

「我開始有時間跟家人好好相處,和家人培養感情。」

「現在不用通勤了,我都拿這些時間來陪伴家人。」

「早上不再那麼忙碌,壓力也減輕了。」

「我開始懂得跟家人一起共度的時間有多重要。」

除此之外,更有人表示:

「遠距工作在一夕之間改變了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可見這種新的工作型態,也大幅影響了他們未來對生活方式的選擇。

 

在家工作的支持派和反對派之間,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差別呢?

在工作上,讓我們受人肯定的是「結果」。因此比起過程,在過去經驗中一向只重視成果的人,往往更容易把焦點放在結果上,以成果為目標不斷努力,也因成果好壞而患得患失。其中甚至有人會放話說:

「只要工作本身做得出成果就好,過程是怎麼樣都無所謂,我會不擇手段取得理想的成果。」

對於這類「結果主義」的人來說,要他們重視「過程」度過每一天並不會帶來喜悅或滿足感,只會覺得痛苦而已。

然而,經營一個家庭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跟孩子一起相處很快樂,我也很高興能和妻子一起過生活。我想珍惜跟家人相處的時間,跟家人在一起讓我更有前進的動力。」

能這麼想的人,是因為把焦點放在「過程」上,在這段時間當中找到滿足感,因為有辦法「積極正面地感受」和家人一起相處的時間,所以才有辦法感覺到幸福。

遠距工作贊成派和反對派在這方面的差異,簡單來說也就是「重視結果」和「重視過程」的差異。

然而這小小的差異,卻導致了這兩種人獲得的「幸福感」也天差地遠。

 

想過得「快樂」,你應該用不會引起摩擦的方法拒絕

建立重視過程的家庭關係,有些人聽了會覺得:

「什麼嘛,原來這麼簡單呀。」

但當然也有人覺得:

「雖然我也懂得這個道理,但實行起來非常困難。」

舉個例子,假如媽媽對孩子說:

「沒看到媽媽現在這麼忙嗎?不要再玩遊戲了,快點來幫忙收拾!」

假如你是這個孩子,這時你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如何回答呢?

如果選擇默默服從媽媽的命令,那你幫忙的時候心裡一定不太服氣。

那麼,如果要拒絕,你會怎麼拒絕呢?

受到母親「命令式」的說話方式刺激,你一定也會用情緒化的方式回話吧。

即使媽媽用情緒化的方式跟你說話,你是否也有辦法不受到這種語氣影響,心平氣和地「拒絕」媽媽的要求?

再舉個例子,假如你是在家遠距工作的丈夫,而太太跟你說:

「你也稍微照顧一下小孩吧,為什麼小孩每次都丟給我顧啊!」

你會怎麼回應呢?

雖然妻子的語氣讓你生氣,但你不想跟她吵架,所以你會忍下來,臭著一張臉照著妻子的話去做嗎?又或者,你會受到妻子的語氣刺激,也用情緒化的方式反擊回去呢?

如果要拒絕,你會怎麼拒絕?

你知道該怎麼拒絕,才不會引起爭端嗎?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重視「自身感受」的「自身中心心理學」

說到這裡,我們先來聊聊另一個話題。透過長年對心理治療的摸索,我建立了獨創的心理學系統,並將它命名為「自身中心心理學」。

自身中心心理學,以「自身中心」和「他人中心」這兩個相異的概念為基礎。這兩者決定性的差別就如同字面所示,一個是以「自己」為中心,一個是以「別人」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自身中心」的生活方式,永遠以「自己」為基準。

這裡說的「以自己為基準」,和一般所說的「自私」並不相同,指的是盡可能跟隨著「自己的心情、需求、感受、意志」來生活。

聽到我這樣說,一定有很多人會產生疑問:

「這種事情,真的有可能嗎?」

其實,這就是重視結果和重視過程的差別而已。想法越偏向「他人中心」的人,越容易產生上述的疑問。

採行「自身中心心理學」的人,不會把「我一定要獲得某項成果」當作目標。

這裡說的自身中心,並不像「自私」那樣,不惜傷害別人、奪走別人擁有的東西,也要堅持自己的主張,或是達成自己的目的。

而是一種比起結果更重視「過程」,溫柔對待自己、愛護自己的生活方式。

換句話說,「自身中心心理學」的目標是達成這樣的狀態:

「不傷害自己,溫柔對待自己,無論自己是什麼模樣,『我都愛著我自己』。」

自身中心是,你越珍惜自己,就越能造就更圓融的人際關係,做什麼事情都會更加順利。

其實,以「自身中心」的方式生活,即使不去拚死拚活地追求結果,這樣的心態也會保障事情順利發展。因此,實踐了自身中心的思考方式之後,成果自然而然也會隨之而來。

購書連結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3405


圖片/影音/資料來源:皇冠文化集團

(若有冒犯或不妥之處,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立即下架刪除,謝謝!)

※本文由  皇冠文化集團   授權轉載※

相關推薦

  • 讀取中..

回覆數(5)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