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0 回應: 1 閱覽: 120
置頂

經濟部打造臺灣經濟發展新模式

經濟部打造臺灣經濟發展新模式
 
經濟部李世光部長25日舉行上任後首次記者會,提出四大施政主軸、八大重點;李部長表示,未來經濟部最重要的三項任務,就是「產業、產業、產業」,也就是推動臺灣產業轉型、產業升級及產業創新。
 
一、推動產業創新
產業創新研發:產業轉型必須將製造業及服務業向上提升,經濟部將推動綠色能源科技創新產業、國防產業、亞洲矽谷計畫、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智慧機械創新產業、石化業轉型與循環經濟及新農業等產業創新研發計畫。
 
創新創業育成:臺灣的超額儲蓄很多,但缺乏好的實體投資標的,為了結合資金、技術及產業,鼓勵Discovery Project,強調連結與媒合,幫助創業者找到更多外部資源,並打造最能夠支持創業的資本市場及亞洲青年創新IPO中心。
 
扶植中小企業:在創新、國際行銷、資金取得等方面提供中小企業協助,並強化產學研合作,讓大學與研發法人成為中小企業與地方產業研發或人才技術的後盾。
 
二、永續的能源與資源管理
啟動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經濟部將全力以赴開發綠色新能源,使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達20%,並加速興建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降低現有火力電廠污染,讓再生能源轉進電力供應系統,同時完成電業法修法,提供能源轉型所需的市場結構與法制基礎。
 
加強水資源經營管理與防汛整備:加強河川防洪體系、推動聯合防災救災機制等,完善防汛整備與防災管理。另外將發展海水淡化、再生水等,建立多元且永續的供水系統,並推動節水省水、提升水資源調度能力、強化水庫清淤更新等,進行有效管理與彈性調度。
 
三、拓展經貿布局
不只是要銷售產品到國際市場,而是要互惠地技術溝通及資金與貨品流動,各發展階段的國家都有可互相學習、推動與落實產業經濟之結構。具體作法包括:推動全方位的經貿關係,強化新興市場拓銷,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現象;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談判,推動加入TPP與RCEP等區域協定;推動新南向政策,及強化與產業技術先進國家的連結度。
 
四、塑造優質經營環境
改善投資環境:支援經貿布局的拓展,投資環境必須改進;建立健康透明的政商關係,打造公平的產業發展環境;重大政策變革或複雜議題,將加強與各界溝通討論;統整調度水、電、土地、人力與人才等資源;健全招商架構,並遵從國際規範、簡化投資程序,以增進投資者信心。
 
革新法規制度:檢討不合時宜的法規,建立以創新、研發、服務、知識為導向的法規制度,以促進產業投資、研發與人才培育;傾聽企業及人民的聲音,建立更多元、彈性、簡便、有效且明確的公司治理架構。
 
李部長最後提及,2002年他到美國參加一個全球科技會議時,美國商業部長在會中定義「創新」和「發明」的不同,「發明」是將資源或金錢變成知識,「創新」則是把知識變成金錢或資源,兩者應該是正向循環,讓整個結構能產生更多資源和知識;14年過去了,美國商業部長這段話仍讓他記憶猶新,未來經濟部也要以此為目標,讓產官學研之間,能夠有正向循環,讓經濟部推動的政策,能夠水到渠成。
熱門回應

yes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