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235
置頂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Photo by Matthew Henry from Burst

 

文\中國醫藥大學 公共關係中心 吳嵩山主任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這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醫師堅定的信念。為此,他不畏挑戰高難度的手術,如今,鄭院長帶領團隊已完成 1,100 例的活體肝臟移植,在全世界排名第 9,獨到的醫療技術成就,讓他站上台灣醫療典範的地位,實為華人的驕傲!


國內肝臟移植權威鄭隆賓院長,獲邀台中佛光山惠中寺舉辦的 2019「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以「外科醫師的無畏─化不可能為可能」為題發表演講,分享他人生智慧的甘泉!


鄭院長的開場語帶詼諧,今年佛光山惠中寺舉辦的講座主題是《無畏》,一開始,我以為,「無謂」是不是「無所謂」?結果原來是「無畏」,就是不怕的意思。鄭院長話鋒一轉說,外科醫師好像真的跟「無畏」有點類似,所以我認真思考這個主題,因為我的字典裡只有兩個字:「不怕」。


不怕跟無畏一樣嗎?各位朋友,不怕不等於無畏。什麼叫「無畏」?是慈悲、智慧和勇氣。講到不怕,好像只有單純的「勇者無懼」的感覺,外科醫生如果只會拿刀揮來揮去,鄭院長形容,就實在是沒有水準的「無畏」了。


鄭院長定神嚴肅的說,要當我的病人,要有一點點的水平,如果害怕治療,乾脆不要當我的病人,因為病人沒有所為悲觀的權利;當病人都已經夠痛苦了,悲觀還有什麼用?就是要樂觀才有機會。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鄭隆賓院長以《外科醫生的無畏-化不可能為可能》 分享人生智慧的甘泉


我更覺得,既然病人都沒有悲觀的權利,當醫生的更沒有。「醫生」就是要「醫」治「生」命,絕對不是「醫死」。既然要當醫生,病人把生命交給你,醫生哪有放棄的權利?這是我一直期待自己能當一個好的外科醫生的原因。


小時候,我媽媽說:「你怎麼可能當外科醫生?看到殺雞,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長大後回想,為什麼看到殺雞會緊張?因為看到殺生,真的很不忍,可是,外科醫生要救人,必須勇往直前,在救人時看到血,怎麼會怕呢?


大家可能對醫生不太熟悉,常常認為醫生自以為是,高高在上,對於病人的問題都懶得回應,我也一樣,在門診時不太會和病人說話,其實在看診時,腦中有好多事情在想,想著病人的狀況,害怕被打斷,所以會對醫生有許多誤解,確實需要病人的體諒。


「所有的行業都一樣,基本功要練好,花拳繡腿絕對不是一個好的外科醫生。」鄭院長舉例說,他自我要求皮膚一定要縫得漂亮,傷口要平整,他當了一年的外科醫生,就有一位骨科老師看到他縫的傷口,說其他外科醫生都很粗魯,就你縫的傷口最漂亮。


大家都知道,外科醫生很沉悶,常常開刀一整晚沒辦法睡覺,有時候手術結束,累倒躺在地板上就睡著了,到下一個手術時,立刻跳起來繼續開刀,鄭院長就曾經在電梯裡靠著就睡著了。所以任何病人來跟我說,醫生,我睡不著,我想要吃安眠藥,我只會回一句:「你睡太多了啦!」鄭院長提醒生活壓力大的朋友,調整好自己的作息,累了自然睡得好,別再吃安眠藥了!

 

 

1954 年全世界首例腎臟移植成功、1967 年全世界首例肝臟移植成功,當時台灣根本沒聽過器官移植,由於鄭隆賓醫師開刀功夫了得,久了,難免失去挑戰性,於是他欣然接受張昭雄校長的提議出國進修器官移植,在 1983 年到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打拚 2 年。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Image by Rafael Juárez from Pixabay


在匹茲堡整整 1 年,鄭院長接受器官移植手術洗禮,白天練習狗肝移植,夜間移植人類肝臟,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沒什麼睡覺,那時候剛好是全世界第 10 屆移植大會剛結束,50 位世界級的大師湧進開刀房觀摩,「開刀輪不到我,開完刀以後的縫合動作,我就到手術台前當起助手」,讓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相當有成就感。


1985 年回國,直到 1991 年才在台灣做了自己第 1 例的肝臟移植,之間花了 6 年苦讀、苦練,「這是一段心酸的歲月。」鄭院長百般無奈說,在美國實習這麼久,回台灣卻有 6 年做不成器官移植,老是時間點不對,有了病人沒有捐贈者,或是有了捐贈者沒有病人,內科醫師也不相信肝臟移植,整整 6 年的時間,我覺得自己好丟臉,不敢和自己的老師說話,不敢出國開會,躲躲藏藏,同時也不停勉勵自己,每天慢跑,不停演練換肝的過程,鍛鍊體力與毅力。


某一天晚上,有位死刑犯和家屬都願意捐贈器官,「天助我也!」,鄭院長心情愉悅的說,機會真的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時間到了就會創造你本來一直持續的能量。後來,台灣的捐贈者真的是太少了,在東亞地區就開始發展活體肝臟移植,捐贈者捐贈自己右邊的肝臟。鄭院長說,我雖然會換全肝,卻沒看過部分肝臟該怎麼換,「只能有樣學樣,無樣自己想。」吳寶春為什麼能那麼有成就?就是因為有想法、有突破。


如今,鄭院長自己做的活體肝臟移植,已經超過 1,100 例了。依他的臨床經驗,最好的器官移植還是由腦死捐贈者身上取得器官,於是鄭院長先後擔任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執行長,倡導器官移植。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Image by skeeze from Pixabay


長庚醫院待了 25 年後,2002 年 7 月,蔡長海董事長請我到台中幫忙,又是另一場痛苦的開始。那一天早上開刀到早上7點,下台中 2 小時車程,立刻接 10 點鐘的會議,當時中國附醫要分配給我最大間的開刀房,我說,不用了,外科醫生只看技術,不看開刀房大小,需要的器械也只有3種,就這樣開始啟動活體肝臟移植。


萬事起頭難,手術也不是每一例都很順利,總會有狀況發生,鄭院長沉靜面對困境,去年 11 月完成千例的活體肝臟移植,全世界排名第 9,成果相當卓越,中間卻是經歷了很多痛苦的過程,鮮為人知。


台灣的肝臟移植,5 年的存活率是 73% 左右,10 年還有 62%,以及許多奇蹟式的記錄。鄭院長分析,從林口長庚到現在,目前移植後存活最久的個案是 1992 年換肝的男性病患,已存活了 27 年,有位 1995 年換肝的女性也存活了 24 年,年紀最大的病患是 83 歲,換肝後已存活 16 年,其他存活超過 20 年的病人還有 20 多位,頓時,會場響起病友與家屬如雷掌聲。


「為什麼沒人要做的事,我要做?因為沒人要做,才有挑戰性。」鄭院長懷抱自信的說,就像今天的主題「無畏」,我從勇氣開始,慢慢的想辦法增加智慧,之後就有慈悲的精神。

 

 

很多人關心他什麼時候要退休?「不知道、沒想過。」鄭院長神態自若的說,我的眼睛銳利、手還夠穩、意識清楚,對於開刀的成就感從來也沒有停止過。


如果人生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外科;救治困難的病人是我的享受,別人做不到的,我做到了。「別人救不了、不救的,我救得了!」人生沒有比這更享受的了,歡喜做甘願受,我有什麼裡由退休呢?


「教年輕醫師、救外科醫師」是鄭院長給自己的使命,在同業中,當一個長者最重要的就是教學與傳承,訓練年輕醫師要嚴格要求,沒有灰色地帶,我都會傾囊相授,從來不會藏私,更有恨鐵不成鋼的執著,才能讓年輕人感受到長者的偉大。開刀房中偶爾會發生外科醫師無法掌握的局面,可能是大出血,或是腫瘤太大,粘黏太厲害。鄭院長自許不只救病人,更有救援外科醫師的豪邁。在病人危險的剎那,鄭院長的投入,每每能化險為夷,這也是他一生身為外科醫師的驕傲,即時的幫忙外科醫師處理突發狀況,讓病人安然渡過難關。


鄭院長做總結時謙稱,他接受惠中寺的挑戰,才能把自己的「無畏」化成言語傳達給大家,在我的一生之中,不會去計較賺多少錢,有多成功,可以幫忙病人,就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鄭隆賓院長秉持著當年選擇外科醫師的初衷,持續以病人為前提,不惜一切的付出,唯有無我,才能無畏!這位外科醫生的無畏榜樣,相信能啟發大家在自己的領域有一番作為,有為者亦若是。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鄭隆賓院長接受佛光山惠中寺覺居法師致贈感謝狀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喵皇這次輸了 研究:養狗的心臟比較健康

全美多起青年肺病 疑與「電子菸」有關

 


圖片\文章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護理師職缺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師職缺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藥師職缺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藥行政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