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感覺」凌駕「完成事情」! 主管在意的是護理師「這個」表現
▲護理師想被主管看重,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又不靠夭就對了!(Image by Freepik)
文/Scanol
以前跟同學同寢時,常會聽到同學抱怨被主管針對的事,或是說誰比較紅,自己嘴不夠甜不討喜之類的,但我想很認真的跟大家說,其實正常主管/老闆們通常不是在意誰討喜或不討喜,而是「這件事怎麼完成」。
你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又不靠夭,主管/老闆就會喜歡你,這個意思,不只是在護理界,在任何職場都是一樣;所以也沒什麼紅不紅人,就是主管/老闆覺得這人特別能完成事情、工作上特別順利;反之,若是你常被抓起來罵,通常是你不好用這樣。
說到底,對主管院方來說,所有人都只是工具人,真的不用互相殘殺、弱弱相殘。
有次我同學氣噗噗的回來大罵他們 QCC 的小組長,四人一組的專案開會時間訂在 1700,她要上小夜只能參與一次開會,她整場大罵小組長是豬頭、白痴、無能力,說自己已經跟阿長抱怨對方不適任的事。
我聽了大概半小時,問了她一句:「其他人上什麼班?」,她愣了一下回:「......ㄜ,白班。」然後我們兩個對視 30 秒,就各自去忙自己的事了。
隔天,她回來告訴我,她因為昨天因為告狀,今天阿長有認真想要跟她約談,她直接跟阿長說:「我明白小組長了,我同學昨天有跟我說了。」她說她阿長要她好好珍惜我這樣的朋友,因為可以免去她一些不要的挫折與困擾。
我只覺得好笑,啊四個人中三個上白班,當然是以白班為主,不然勒?
這種事情有不是一秒內就該理解?如果真的超想參與,也許可以調班或是在開會前都充份準備,有效率的會議,不一定需要見面坐在一起才能開,為了開會沒有安排在自己能到場的時間而生氣,從我角度看來,就是無效會議的前奏。
就我的觀察,臨床上許多護理同仁很少有機會當主管或是領導者,在判斷事情常以「我」為中心做為視野範圍,因為眼界偏小、目光很淺,常以「我的感覺」凌駕於「完成事情」之上,引起的糾紛也都是「感覺」、「態度」,而不是「完成事情」,能夠使用的方法也很少,像是我同學以為,QCC 就一定要全員到齊開會,才叫認真做事。
但事實上,全勤開很多會跟 QCC 能不能拿獎,就不是同一件事。
至於要怎麼拉高眼界,就是「讀萬卷書」以及「行萬里路」,如此而已,各位護理師們,先從準時下班,下班不要再當護理師,好好去當個人體驗這個世界開始吧!
選讀這篇文章的人還看了...
寫護理報告很痛苦,因為都是「假的」!個案、QCC、專案都和臨床落差超級大
※ 本文由 白色天空粉專 授權轉載,原文《以前跟同學同寢時,常會聽到同學抱怨被主管針對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