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師節點燈不熄!嘉義市34位護理師獲表揚,燭光傳承背後藏沉重壓力
在醫療體系中,護理師是不可或缺的守護者,他們以專業與熱忱,支撐起每一位患者的健康防線。日前(5/6),嘉義市護理師護士公會在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舉辦「國際護師節慶祝活動」,不僅表揚 34 位優良護理人員與 97 位資深護理人員,更透過「傳燭光典禮」象徵護理精神的薪火相傳。嘉義市長黃敏惠親自到場,向這些默默付出的醫療英雄致敬,並呼籲各界共同關注護理師的職場環境與身心健康。
這場活動不僅是對護理師的肯定,更點燃了護理界對未來的討論:如何在高壓的醫療環境中,讓護理師持續發光發熱?
▲黃敏惠市場為資深及優良護理人員頒獎 (圖/翻攝自嘉義市政府)
嘉義護理榮耀:數據背後的血淚付出
嘉義市的醫療資源在全國名列前茅,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嘉義市每萬人口擁有 144.55 位護理人員,遠超全國平均的 80.15 人,穩坐全國第一。這數字看似亮眼,背後卻是 3,874 位護理師日以繼夜的辛勤付出。他們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的雙重壓力下,承擔起越來越繁重的照護需求。尤其在後疫情時代,醫療資源的分配與護理人力的穩定更顯關鍵。
黃敏惠市長在活動中強調,護理師不僅是醫療體系的支柱,更是嘉義市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幸福城市的關鍵推手。她特別提到,嘉義市在多項醫療衛生評比中名列第一,這份榮耀來自護理師的專業與奉獻。
然而,榮耀的背後,護理師正面臨人力短缺、三班輪值的高壓,以及急診壅塞等挑戰。如何讓護理師在繁重的工作中找到平衡,成為活動中引發熱議的焦點。
▲嘉義市慶祝護師節傳燭光典禮與宣誓 (圖/翻攝自嘉義市政府)
創新點亮護理:從藥物教育到患者互動
今年的國際護師節不僅是表揚的舞台,更是創新的展示場。活動中頒發的「護理用品創新獎」讓人眼睛一亮。嘉義榮民醫院的王姵文以「就『藥』你『理』解」奪得第一,這項創新利用聽覺設計,讓患者能隨時聆聽藥物資訊,加深對用藥的理解,提升服藥依從性。另一位得獎者賴美靜則以「藥物樂翻轉」獲得第二名,透過遊戲化的衛教方式,讓患者在輕鬆的互動中提高服藥意願穩定病情。
這些創新不僅展現了護理師的創造力,也反映出他們對患者需求的深刻洞察。這些創新的背後,體現了護理師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尋找更有效、更人性化的照護方式。這對於每一位在護理崗位上奮鬥的你,是否也激發了新的靈感?
護理師的挑戰:從職場壓力到留任難題
儘管護理師的貢獻有目共睹,但持續惡化的職場環境帶來的挑戰更不容忽視。活動中,衛生局提到中央近期推動的改善措施,包括優化三班護病比、提高夜班費獎勵,以及健保署自5/1日起增加急診與重症支付標準,試圖緩解急診壅塞與人力流失的問題。嘉義市衛生局也積極輔導轄內醫院打造友善職場,盼能讓護理師安心留任。
然而,這些政策是否足以應對護理師的實際困境?高強度的輪班制度、情緒勞動的負擔,以及與患者家屬溝通的壓力,都是護理師日常的挑戰。不少護理師坦言,雖然對工作充滿熱忱,但長期的身心負荷讓他們感到疲憊。活動中的「傳燭光典禮」象徵希望與傳承,但如何讓這盞光持續燃燒,而不被現實的壓力熄滅,是每一位護理師、醫療機構與政策制定者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護理師不只是英雄,更是需要支持的夥伴
疫情期間我們共同見證了護理師的無私奉獻,也聽聞了他們在職場中的無奈與掙扎。國際護師節的慶祝活動無疑為護理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一次性的表揚遠不足以解決結構性的問題。護理師需要的,不僅是掌聲與獎牌,更是實質的支持:合理的薪資、護病比、完善的心理健康資源,以及真的能休息的休假制度。
更重要的是,護理師的聲音需要被聽見。無論是創新的衛教工具,還是對職場環境的建議,護理師的專業洞見往往能為醫療體系帶來改變。嘉義市的護理創新獎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但我們是否能進一步建立平台,讓更多護理師分享經驗、激發創意?這不僅能提升護理品質,也能讓護理師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讀這篇文章的人還看了...
一卡好幾床、沒法吃飯上廁所、每天上班超過10小時,護師節真的不快樂!
資料來源:嘉義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