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研發替代役 研發替代役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431
置頂

【新兵日記】替代役的成功嶺之旅

【新兵日記】替代役的成功嶺之旅-入營新訓

十六天的成功嶺基礎訓練結束了,朋友們見面第一句話總是:感覺如何?我的感覺是:蠻有趣的。
雖然從剛踏上成功嶺的那一刻,早有一群長官就在介壽台廣場等候我們,「快點!用跑的!」急促的催趕聲讓人神經緊繃。不久我們被帶去排隊理髮,如同退伍的學長所說:「我們的自由與智慧,都隨著落下的頭髮散落一地。」看著鏡子那個陌生的自己,腦海一片空白。我們離成功嶺大門漸行漸遠,一路上長官的要求越來越多,指揮的語氣也越來越激烈,頭一天的就在各種律定事項中七葷八素地過去了。頭幾天的情緒很複雜,分不清是對權威的恐懼或對階級的憤怒,生活變得度日如年,「想家」成為大家共同的鄉愁。
成功嶺的訓練大致可分成兩段:前半段的重點進行役別徵選,後半段的重點是準備各項期末測驗。頭幾天的大堂課,有役政署的督察親自來介紹不同役別的工作內容,長官在介紹役別時不斷提醒:不同役別適合不同的人,有些單位充滿挑戰,適合有冒險精神的人,但有挑戰的役別就一定會有風險,例如消防役有可能會需要急救傷患,見到血會昏倒的人不宜;有些單位比較保守,適合喜歡照表操課的人,但同時需要謹守單位的規定。
前半段的日子裡,同學們一回寢室,就會三五成群地討論、分析各種役別的選上機率,彷彿是大學指考選填科系一樣,每個人都整理出自己的志願序。根據傳聞,我們這一梯約有25%的役男具有博碩士學歷,比先前的比例都還高,使得只有大學畢業的同學們人心惶惶。隨著役別徵選的日子逐漸到來,大家的情緒也越來越緊張,每次見面總要問對方打算選什麼役別,看看有沒有跟自己一樣,分析之餘還夾雜了抱怨與煩惱。
過了役別徵選之後,大部分的人都已習慣部隊的生活型態,生活變得輕鬆許多,長官們的嘶吼漸漸變少了(可能我們也習慣了),大家關心的重點變成了期末測驗。由於期末測驗的成績的高低會成為役男分發單位的優先順序,大部分的人都會卯足全力準備,希望將來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地點服勤。
為了通過三千公尺徒手跑步,清晨起床,平常不太運動的人都咬牙撐著;大堂課上,大家一遍又一遍地複習替代役法規的考古題。每天下午回到寢室,大家像是在看榜單一樣地圍觀著每日的內務評比(雖然每天的標準都不一樣)。什麼時間點要做什麼事情,役男和長官之間似乎有絕佳地默契,根本不需要提醒。
不知不覺,大家在睡覺前開始互相提醒結訓的倒數日期,十六天真的很快,雖然每天都在為折棉被、打掃環境奮鬥,但靜下心來想想,我們其實已經歷了很多事情,「你可以痛恨這個制度,但你不要浪費這段時間,痛苦不一定要空白。」一位講師這麼告訴我們,如今回想覺得很有道理。然而十六天的基礎訓練就體驗來說剛剛好,如果重複一整年,恐怕會虛度不少時光。
結訓這一天有隆重的典禮,但放假可能才是大家期盼的事情。真正令人感到離別的,是收假隔天的撥交。撥交是役男被各個需用單位帶去專業訓練基地的日子。前一晚,長官們特別集合大家,對隔天起床後短短一小時內的時間做非常詳細的律令,我們還特別穿著制服長褲入睡。隔天清晨,所有人在短短二十分鐘內梳洗、著裝、收拾行李,集合。早餐是兩個被稱作「撥交麵包」的統一麵包,我們幾分鐘之內嗑光,雙手將公發的黑色大行李袋端在胸前,到集合場排隊。大家將行李袋放在腳尖,雙手背在背後,靜靜地聽候司令台上長官的宣達,叫到自己的役別後,行李上肩,快步離開了隊伍,彼此連一句「再見」都來不及說,緊跟著的帶隊長官離開,大家在成功嶺的最後記憶,不是互道珍重,而是目送彼此匆匆離去。
我在成功嶺的時候一直在思考替代役的意義,這個制度原先是為了改善役男滯徵問題,並且讓因為宗教因素不適合當兵的役男有替代的選擇,慢慢認識替代役之後,感覺它的價值似乎不只是「替代的兵役」,選服替代役,學習與人群互動,並且參與社會不同面相的工作,我認為是很不同於國軍的。過去人們常說:當兵是男生的成年禮,但我覺得擔任替代役,走入人群,參與社會,對疏於實際互動的年輕世代,也許更是現代男生的成年禮吧!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