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巨塔中被霸凌的護理師
醫事人員中人數最多的就是護理師,但護理師就像佔領華爾街訴求中所說的「 99% 的人,只分配到了 1% 的資源」。
有人知道,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給付護理費是多少嗎?
答案是每床每日六百四十三點。
這是甚麼概念呢?
假設我們換算成三班24小時來計算,護理師的時薪僅將近27元,比打工的高中生還少。
這並不是個案,看看2009年實施到現在的「提升住院護理照護品質方案」,從實施以來就曾被爆出補助金沒有確實使用在護理人員加班費,以及增聘新進護理人力,反而是拿去買推床、刷卡機等醫院設備,有的醫院甚至根本沒有新聘的護理人員,但也能申請補助款,醫院簡直把護理人員的補助,當作是人人有獎的提款機。
八仙塵爆事件後,行政院動用了第二預備金9.42億元,依收治人數及燒傷程度的不同,發放給醫師、護理師、其他醫事人員、社工及其他參與救傷人員等。
請領項目共分成兩階段,醫院可照傷患的嚴重程度及醫護人員辛勞的程度,另訂分配原則,像是護理師津貼採每小時給付250元、每天上限2000元,但因為是由醫院依情形分發,因此有護理師爆出,醫院沒收了發給護理師的獎勵金,這不是血汗,甚麼才是血汗?!
護理人員是整個醫療體系人數最多的醫事人員,二十四小時第一線照顧病人,接觸病人時間最久、承受的醫療風險以及壓力更是醫師以外第二高的醫事人員,但在薪資上,卻是所有醫事人員當中最低的,這不是霸凌護理人員,甚麼是霸凌?
在這醫療體系長期不重視護理師的情況下,所有醫院的院長到衛服部長,從來沒有護理背景的身影,醫院護理部主任雖然管理了醫院最多的人力,但這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就像被架空的魁儡一樣,毫無實質幫護理人員發聲的權力,以至於資源分配不均的情形層出不窮,這就是護理人員在臨床上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況。
近年來,包括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台灣護理產業工會以及醫勞盟等,為了護理人員爭取權力的勞工團體逐漸浮上檯面,加上近年來各國護理人員罷工的新聞頻傳,倘若台灣醫療環境的管理制度再不改革,讓醫院大多數人的權力失去平衡的話,我擔心護理師版的華爾街暴動-佔領白色巨塔,也許有一天真的就會在台灣上演了...
文 / 醫勞盟 李為
延伸閱讀:
精選職缺:
醫護非視不可 Line@ 好友招募中
限額 1,000 名,送你 1 萬元紅包

請問 醫護人員的上班時間及診所的上班時數也是用勞基法的規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