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局電子菸報告未提世衛減害策略 王郁揚寫研究反擊
立法院法制局新出的電子菸報告,遭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批評缺少世衛菸草減害策略。圖:擷取自立法院網站。
台灣威卜 菸草減害網路媒體VAPE TAIWAN 報導
針對立法院法制局昨(5/13)日前發布之《禁止類菸品之執行不良法制問題探討》報告,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痛批該報告未正確反映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WHO FCTC)所主張之減害策略,甚至有選擇性引用國際資料、扭曲科學證據之嫌,因此透過台灣菸草減害研究院(TiTHR)刊登《電子菸助實踐世衛菸草減害反菸草煙霧策略》報告,反擊立法院法制局偏頗報告。
王郁揚指出,該報告將電子菸一概視為危害物,卻完全未提FCTC中明文規範的「harm reduction(減少危害)」概念,形同斷章取義,導致法制論述失衡,政策建議流於恐慌導向,立法院應將此報告儘速下架。
根據WHO FCTC第1條(d)條文,所謂「菸草控制」應包括減少菸草供給、減少菸草需求與減少菸草危害三大策略,然而,立法院法制局的報告全文卻隻字未提「減害」一詞,僅強調電子菸對青少年的潛在危害、列舉美國早期個案中的肺損傷(EVALI),並呼籲加重查緝與宣導,試圖以「類菸品」的概念將電子菸全面禁絕。
「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官方文件,完全無視科學共識與國際公約原意,甚至有誤導政策走向之虞。」王郁揚指出,WHO FCTC雖對電子菸持審慎態度,但從未建議全面禁止。相反地,WHO多次強調應根據科學風險進行監管,並在不同吸菸者族群中探索減害可能性。「這份報告卻只截取對禁令有利的段落,對減害的章節隻字未提,完全違反專業倫理與公正原則。」
王郁揚強調,電子菸與傳統紙菸最大差異在於不燃燒、不產生焦油與一氧化碳,據英國公共衛生部門評估,其危害可能低於紙菸95%。加拿大、紐西蘭與英國等國早已將電子菸納入減害工具,在特定條件下協助成年吸菸者成功轉換,並觀察到吸菸率下降的實際成果。反觀台灣,卻創設「類菸品」一詞,完全排除電子菸於合法監管之外,使現行法規與國際脫節。
「更諷刺的是,真正對青少年危害最大的紙菸仍合法販售,菸稅、菸捐年年入袋,而風險相對較低的電子菸卻因定義模糊與情緒化討論而被掃地出門。」王郁揚直言,法制局這份報告等於為菸草公司保住現有紙菸市場,間接鼓勵傳統吸菸行為延續,「全面禁止電子菸,等於讓民眾沒有更安全的選擇,這是對公共衛生的背叛。」
根據國健署調查,自菸害防制法2023年修法上路全面禁止電子菸以來,青少年使用率不降反升,查緝數量雖高,但成案率僅0.25%。民間觀察指出,禁止政策未能壓制需求,反而催生黑市氾濫,讓品質更無保障的產品流竄市場。
王郁揚呼籲,立法院應要求法制局撤回該份報告,並重新邀集公衛、流行病學與減害領域專家參與研究,「公共政策不能只聽恐嚇式論述,更不能為達成特定政策立場而刻意刪除不利證據。否則,我們將永遠錯失降低三百萬吸菸者健康風險的機會。」
燃燒紙菸產生的菸草煙霧(Tobacco Smoke)導致癌症
參考資料:
尤月亭,立法院法制局,《禁止類菸品之執行不良法制問題探討》,2025年5月13日
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6869&pid=250463
王郁揚,台灣菸草減害研究院,《電子菸助實踐世衛菸草減害反菸草煙霧策略》,2025年5月14日
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Y0000043
心得:菸害防制法繼續騙,繼續墮落,危害國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