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夜班護理師小睡片刻,台灣做得到嗎?
編譯/喬伊小姐
排班在醫護職場雖是難以避免的事情,卻也使得醫護人員作息反覆無常,生理時鐘紊亂。
有時輪大夜班過勞、精神壓力大時,更會出現醫護人員反應力變差,溝通能力下降的情況。在台灣,護理師在輪大夜班後,發生交通事故也是常有的事。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兩位護理系教授Diana E. McMillan與Wendy M. Fallis,曾在《護理師時報》中刊載一篇研究,點出「大夜班小睡的好處」以鼓勵醫院讓大夜班護理師有小睡片刻的機會。
原因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夜班護理師需要小睡的2大理由:
1.大夜班護理師睡得少又差
研究指出,在夜間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或長於9小時的成人,較一般人更容易衍生疾病與提升死亡率。
大夜班工作者由於在白天睡覺,往往睡得比建議時數少,睡眠品質更是比在晚上睡覺來得差。
由於睡眠實數過短且易受干擾,加拿大護理師協會在2010年的研究調查顯示,高達55%的護理師,幾乎每天上班都會有精神不濟的情形出現!
2.疲累會對護理師與病人兩方造成危險
2010年M. Fallis的研究指出,護理師輪完大夜班後交通事故的風險相對較高。
而疲憊可能使護理師的認知能力、警覺性、工作動機下降,導致工作出錯率提升。縱使護理師再怎麼小心,在精神難以集中的情況下,很可能一不小心就犯下病患致命性的錯誤。
因此,醫療單位提升護理師的睡眠品質與生理狀態,不僅是保障護理師應有的權益,更是對病患負責任的表現。
教授建議院方應對護理夜班採取以下政策,才能避免護理人才不斷流失 ↓
院方應對大夜班採取以下政策,才能避免護理人才不斷流失:
1.確保夜班護理師能有20分鐘不中斷、不被打擾休息或小睡時間。
2.確保護理師護理師在小睡片刻後,能有15-20分鐘的恢復精神的時間。
3.提供專門小睡的休息室,確保環境安靜、整潔,設置地點靠近護理站。每人都能擁有私人空間,而非多用途的休息區。
4.提供床、沙發椅等可以舒適躺下的寢具,以及枕頭與毯子等用品。
5.使用較不影響睡眠的昏黃燈光,並設置睡眠時間提醒鬧鈴。
雖說這些建議看起來很理想,但在台灣,有些比較誇張的醫療機構,甚至連護理人員專用的休息室都沒有。縱使有休息室,平常忙到連上廁所、吃飯都沒辦法,更不用提什麼 20 分鐘的小睡時間。
有不少前輩也說過,早年他們輪大夜班吃東西要偷偷摸摸,打嗑睡會被阿長訓斥一番,甚至還被要求寫檢討報告。
可能有人會認為,現在醫護人手已經不足,怎麼可能有辦法保證每個醫護人員都有足夠休息時間?
但正是因為醫療職場的環境惡劣,才會導致人潮出走,病護比失調。醫院與其用簽合約這種方式綁住護理人員,不如想想該如何保障護理師權益,讓員工能心甘情願留下來。
畢竟,就算遇上態度惡劣的病患,他們終究只是我們醫護生涯中的一個過客。
然而,惡劣的職場環境,卻是讓我們想終結醫護生涯的致命殺手。
延伸閱讀:護理師月薪很高,還是沒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