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235
置頂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

1954 年全世界首例腎臟移植成功、1967 年全世界首例肝臟移植成功,當時台灣根本沒聽過器官移植,由於鄭隆賓醫師開刀功夫了得,久了,難免失去挑戰性,於是他欣然接受張昭雄校長的提議出國進修器官移植,在 1983 年到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打拚 2 年。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Image by Rafael Juárez from Pixabay


在匹茲堡整整 1 年,鄭院長接受器官移植手術洗禮,白天練習狗肝移植,夜間移植人類肝臟,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沒什麼睡覺,那時候剛好是全世界第 10 屆移植大會剛結束,50 位世界級的大師湧進開刀房觀摩,「開刀輪不到我,開完刀以後的縫合動作,我就到手術台前當起助手」,讓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相當有成就感。


1985 年回國,直到 1991 年才在台灣做了自己第 1 例的肝臟移植,之間花了 6 年苦讀、苦練,「這是一段心酸的歲月。」鄭院長百般無奈說,在美國實習這麼久,回台灣卻有 6 年做不成器官移植,老是時間點不對,有了病人沒有捐贈者,或是有了捐贈者沒有病人,內科醫師也不相信肝臟移植,整整 6 年的時間,我覺得自己好丟臉,不敢和自己的老師說話,不敢出國開會,躲躲藏藏,同時也不停勉勵自己,每天慢跑,不停演練換肝的過程,鍛鍊體力與毅力。


某一天晚上,有位死刑犯和家屬都願意捐贈器官,「天助我也!」,鄭院長心情愉悅的說,機會真的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時間到了就會創造你本來一直持續的能量。後來,台灣的捐贈者真的是太少了,在東亞地區就開始發展活體肝臟移植,捐贈者捐贈自己右邊的肝臟。鄭院長說,我雖然會換全肝,卻沒看過部分肝臟該怎麼換,「只能有樣學樣,無樣自己想。」吳寶春為什麼能那麼有成就?就是因為有想法、有突破。


如今,鄭院長自己做的活體肝臟移植,已經超過 1,100 例了。依他的臨床經驗,最好的器官移植還是由腦死捐贈者身上取得器官,於是鄭院長先後擔任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理事長、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執行長,倡導器官移植。

我的病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更沒有放棄病人的理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Image by skeeze from Pixabay


長庚醫院待了 25 年後,2002 年 7 月,蔡長海董事長請我到台中幫忙,又是另一場痛苦的開始。那一天早上開刀到早上7點,下台中 2 小時車程,立刻接 10 點鐘的會議,當時中國附醫要分配給我最大間的開刀房,我說,不用了,外科醫生只看技術,不看開刀房大小,需要的器械也只有3種,就這樣開始啟動活體肝臟移植。


萬事起頭難,手術也不是每一例都很順利,總會有狀況發生,鄭院長沉靜面對困境,去年 11 月完成千例的活體肝臟移植,全世界排名第 9,成果相當卓越,中間卻是經歷了很多痛苦的過程,鮮為人知。


台灣的肝臟移植,5 年的存活率是 73% 左右,10 年還有 62%,以及許多奇蹟式的記錄。鄭院長分析,從林口長庚到現在,目前移植後存活最久的個案是 1992 年換肝的男性病患,已存活了 27 年,有位 1995 年換肝的女性也存活了 24 年,年紀最大的病患是 83 歲,換肝後已存活 16 年,其他存活超過 20 年的病人還有 20 多位,頓時,會場響起病友與家屬如雷掌聲。


「為什麼沒人要做的事,我要做?因為沒人要做,才有挑戰性。」鄭院長懷抱自信的說,就像今天的主題「無畏」,我從勇氣開始,慢慢的想辦法增加智慧,之後就有慈悲的精神。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