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498
置頂

三位諾貝爾醫學獎科學家的真性情

三位諾貝爾醫學獎科學家的真性情-焦點人物

 
 
 
 
 
 
 
 
 
 
 
 
全球生醫產業再創新局(下)
文/圖‧兩岸醫情 編輯部
 對於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而言,最大的榮耀就是拿下象徵學術研究最高地位的諾貝爾獎。只是,拿下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雖是天天與人類深奧的知識為伍,事實上,當他們走出實驗室的時候,常常流露出令人莞爾的真性情。
 2013年諾貝爾醫學獎得獎者之一謝克曼(Randy Schekman),他曾受邀來台灣,到過101及故宮博物院;你能想像嗎?他與許多華人一樣,平日喜歡嗑瓜子。來台旅遊期間,他十分開心,直呼下回還要來台灣,一遊花蓮太魯閣。
謝克曼興奮地拉著妻子跳舞
 更有意思的是,當謝克曼接獲諾貝爾獎傳媒公司(Nobel Media)的訪談電話時,他強調,當他得知自己得獎時,興奮地拉著妻子跳起舞來了,並直呼兩次:「Oh My God」。之後,謝克曼打電話給他86歲的父親,謝克曼告訴諾貝爾傳媒的訪談員,他的父親等待他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已經許多年了,今年,終於被他等到了;接著,他搖起兩個孩子,他們同樣興奮極了。
 當訪談員問他,讓他瘋狂工作的誘因為何?謝克曼開玩笑地說,得到諾貝爾獎讓我在柏克萊大學,可以得到一個免費停車位。諾貝爾獎的訪談員也笑著回應,這真是一個不尋常的誘因啊。
羅斯曼踏上諾貝爾獎之路 始於年少輕狂
 羅斯曼對於自己真正拿到諾貝爾醫學獎,也是喜出望外。他表示,周圍總有人會和諾貝爾獎有一些間接關係,也許是候選人,也許常常談論他,所以,諾貝爾獎對他而言,似乎並不陌生。但當有一天,你真的得獎了,那會是一個從未有的經驗值。
 羅斯曼向諾貝爾傳媒表達,自己是物理學出身,當他還年輕時,是被訓練成為一名物理學家。而當羅斯曼發現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會是一個機會,透過簡單的概念,去了解比原子或分子更小的單位,甚或是奈米,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事;特別是對他這麼一個學物理的人而言。
 只是,當一切還不清楚時,羅斯曼何以有勇氣開始這樣的研究呢?他說,我的勇氣來自於三方面,首先,就是年輕,一股年少輕狂的勇氣,你似乎不認為有什麼事是該怕的;其二,是在那個時候,冒險精神是被鼓勵的,即便是只有很少的資料或研究在這個領域,你仍能得到NIH的支持;第三,坦白講,是受到一個人的激勵,他是Arthur Kornberg,謝克曼正是Arthur博士班的學生。因為Arthur,羅斯曼離開醫學院,來到史丹佛,到了Arthur隔壁的實驗室,開始相關研究。Arthur征服了在酵素學上無法跨越的障礙,我確實從Arthur身上得到許多啟發。只是,羅斯曼表示,很遺憾地,幾年前,Arthur過世了。羅曼斯認為,他深受Arthur及週遭人的鼓勵。
居德霍夫 一個超級工作狂
 同樣獲獎的居德霍夫更有意思。接獲告知得到諾貝爾醫學獎時,他驚訝地問:「你是認真嗎?」完全不可置信。這時,他在西班牙的某處,似乎有點迷路,等待朋友的電話,還以為這通來自諾貝爾獎傳媒的電話,是要來解救他的朋友來電。對於獲獎,居德霍夫高興極了。
 居德霍夫工作極為努力,他太太稱他是瘋了。居德霍夫認為自己一直被周圍的人驅動著,但他坦言,年輕時的他,並非如此;直至年事漸長,我終於發現這是我該走的路。在西班牙某處的居德霍夫,正準備前往某處給一場演講,諾貝爾獎傳媒的訪談員開玩笑地對他說:「你要前往之處,一定是叫幸運學院。」在西班牙的街頭,居德霍夫笑開了。
文章來源:兩岸醫情
更多即時、豐富的醫療情報,請加入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