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診斷試劑將躍升醫材產業領頭羊
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材產業不斷成長,除了既有產業走向高階醫療器材產品之外,許多產業逐漸外移至其它區域生產,但整體出口產能仍保有一定的動能,陸續出現各式各樣的明星產品。
近三年來,在醫療器材領域的發展,大多數人將焦點鎖定在隱型眼鏡及血糖計,這2項產品帶領我國醫療器材產業逐年成長,但由過去至現在的進出口資料及相關廠商的發展,預測醫療診斷試劑將成為我國未來醫材產業的領頭羊。
我國醫療器材產業下一步
我們試著將血糖試片及血糖計的進出口資料剃除,僅留下診斷試劑的海關碼,由圖一可以發現,醫療診斷試劑近五年來的出口成長率逐年提高,2013年,首度突破20億元,而進口成長率趨緩,透過訪談,分析國內有進口取代的趨勢。而進口值在去(2013)年與前(2012)年的成長輻度不大,維持在45億元。
過去大家一直將血糖計及其試片作為台灣醫療器材體診斷醫材最主要的成長標的,但是,未來診斷試劑預測會成為我國產業的另一個箭頭。分析幾個層面:
(1) 信賴度逐年提升
診斷試劑雖然非侵入人體,但是判讀所造成的偽陰性及偽陽性,引起的恐慌及醫療訴訟,對於醫療機構而言,有相當大的壓力。
許多機構仍願意使用原廠的廠牌,以致於此領域的成長,不如電子產業快速,相對而言,若獲得客戶端的信賴,則不易取代,因此,長期穩定的品質管理,以及時間滲透是生醫領域重要的觀察指標。
許多台灣生醫領域業者都認為通過驗證只是一個里程碑,一旦跨出後,下一階段的市場行銷便需要長時間的客戶測試與市場的回饋。舉例來說,普生公司成立於1984年,至今耕耘了30年,才逐漸獲得市場的肯定與擴散。
(2) 新興國家的崛起
金磚四國及東協各國崛起,自費比重高及不完整的醫療架構,中產階級的群眾增加對於產品的需求有力。對於台灣產品的信賴,相較歐美產品的價格這可以視為台灣產業未來的機會。
(3) 須認證通過及門檻較高
體外診斷試劑,在許多國家的認證體系有別於一般醫療器材,目前新興國家投入,也需要臨床實驗及逐漸通過審查門檻,較高的審查門檻過去對於台灣的壓力,目前成為台灣廠商樹立的門檻由於台灣本土市場小,早期設立的廠商早以針對各個市場,取得臨床實驗及相關認證,而在市場較早流通的結果,信賴性已逐漸建立,這是台灣的機會也是未來產品持續成長的關鍵,另外,產品線持續通過認證,也使得代理商願意推台灣的產品。
(4) 全球醫療尋求優質平價醫材
已開發中面臨人口高齡化及健保沉重的壓力。無論是歐巴馬的健保政策或是歐債危機,國際大廠的器械雖然無法取代,但是對於消耗性產品的,檢測試劑,可以說是具有市場穿透力,由出口的分析,台灣診斷試劑的第一出口國是美國,除了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外,台灣廠商的性價比,相信還有很多的機會。
(5) 配方概念高,不易模仿
許多醫療器材如:耳溫槍、血壓計及電動代步車,這些產品在出口產值的高點之後,迅速生產地轉移,這是由於這些品項是以組裝為主的產品項目,相較於台灣目前的血糖測試片及隱型眼鏡具有材料與配方概念的醫材,製造價值鏈移動較慢,體外診斷試劑是配方概念的產品,較不易複製及製造價值鏈的移動,這正是台灣產業的機會。
我國檢驗試劑發展逾20年左右,過去為新興生技的一環,但是,由現今的角度而言,已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台灣產業醫材器材下一階段的明星產業,2009年以前,出口產值不及10億元,2013年時,已超過超過30億。
我國檢驗試劑發展逾20年左右,過去為新興生技的一環,但是,由現今的角度而言,已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台灣產業醫材器材下一階段的明星產業,2009年以前,出口產值不及10億元,2013年時,已超過超過30億。
體外診斷試劑預估未來將持續成長,不一樣的營運模式與國際鏈結會成為台灣的機會,除了進口取代預估出口也會更進一步。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