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710
置頂

台灣藥價太低廉 國際原廠藥不玩了

台灣藥價太低廉 國際原廠藥不玩了-食藥署

我們還能期待管油的食藥署,為我們把關藥品的品質嗎?
健保制度大砍「藥價」,國際製藥大廠,早就撐不下去,紛紛退出台灣市場,現在病患到醫院看病時發現,已經領不到原本在吃的原廠藥,都被台廠學名藥取代了,就算想要自費也買不到。台灣臨床藥學會理事長王春玉:「低到已經連路邊攤的東西,都比針劑還要貴的時候,那哪個藥廠願意生產?如果它還繼續生產,你能夠確保它的品質沒問題嗎?」
所謂的學名藥,其實就是原廠藥專利過期後,其他藥廠製作同成份的藥品。學名藥較原廠藥便宜,主要是因為原廠藥商投入大量資金於嘗試新藥研發以及市場行銷,也因此原廠藥受到專利權的保護,在專利期間享有專利獨賣的權利。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署提出藥品的「三同」政策:同成分、同品質、同價格,學名藥應該被證明可以達到與原廠藥相當的血中濃度,這樣的檢測被稱為生體相等性(bioequivalence),也就是說,兩個藥品可以達到相同的血中濃度,應該就可以預測他們可以達到一樣的療效。而真正的關鍵在於,同成分的藥品,是否就真的同品質?藥品上市前品質與上市後品質是否一樣?
還記得2013年底食藥署公布33項國產藥品,變更賦形劑卻未依法重做「生體相等性」試驗,分別來自11家藥廠,其中9家屬於PIC/S GMP認證的藥廠,包括南光、五洲、瑞士、大豐、瑞安、永勝、美時、健喬信元醫藥生技、培力等,占全部57家PIC/S GMP藥廠比例的15.7%。這些通過品質認證的藥品,可取得較高的健保給付,但原本領有優良認證的廠商,如今卻成為違規大戶,PIC/S GMP認證還有何品質、優良可言?做了BABE(生體相等性試驗)之後,是否還是會長期去監測每次使用的原料?國家的管理機制又在哪裡?
據報導醫改會研究發展組組長朱顯光:「除了主成分以外,還有很多我們叫做賦形劑,就是有添加物在裡面,可能有防腐劑助溶劑或很多東西,國外的經驗就是,如果我吃某個藥習慣了,如果換成標榜是三同的藥品,也可能會有過敏或不良反應。」也就是說風險在無形中,已經悄悄產生。台灣的本土藥廠製造的學名藥,很多原料產地來自於印度或中國,食藥署對於這些原料藥製造廠的品質監測如何?也是不得而知。
食品業追求低價的結果衍生了黑心食材原料,就算有GMP、ISO認證也沒用,實在難以想像,健保藥價一味cost down的結果會是什麼?我們還能期待管油的食藥署,為我們把關藥品的品質嗎?
撰文/Rebecca

更多
【正常班&週休二日】各地護理工作機會
更多【進階搜尋-各式醫療】工作機會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