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590
置頂

達悟族的女兒張淑蘭 居家服務驅惡靈 要讓蘭嶼長者安寧

達悟族的女兒張淑蘭 居家服務驅惡靈 要讓蘭嶼長者安寧-居家服務

(本文節錄自安寧照顧會訊 第87期) 圖、文|楊惠君
堅持身體私密 接受護理倍糾結
「我身體都給妳們看光光了,妳們下次也要去看別人的,才公平!」
70多歲的蘭嶼紅頭村老太太林愛家,身子在歲月和疾病擠壓下顯得異常乾癟,四肢如柴小;老,讓生命的能量一點一滴消逝;如今,愛家老太太包著尿布,席地而睡。
依達悟族的保守傳統,除了自己的伴侶外,身體私密處不能讓任何外人瞧見;因而當「雅布書卡嫰護理所」創辦人張淑蘭與照護助理員劉育伶替老太太換尿布、擦身、按摩時,老太太總是不停地叨念著:抱怨自己光著屁股,被人看光光。張淑蘭則一邊以族語安撫老太太糾葛的情緒,一邊與劉育伶忙著護理,兩人四手始終未片刻停下來。
張淑蘭說,「老太太中風後,出現失智症狀,照護她兩個多月來,有時不斷對我們常來看她道謝,有時似乎連我們是誰都不記得了。」
倦鳥知返 投入衛生所服務
42歲的張淑蘭是蘭嶼在地的達悟族人,高中時經保送進國立台中護校(現改制為台中護專)就讀;與許多離島年輕人一般,一到台灣,即一心嚮往都會生活;22歲那年,張淑蘭倦鳥知返,回到蘭嶼,並在衛生所出任護士,除了例行的衛生保健、巡迴醫療外,還得支援門、急診。
1997年夏天,蘭嶼衛生所推動居家護理,張淑蘭奉派到台東聖母醫院受訓;這個難得的進修機會,也讓張淑蘭的生命從此大轉彎。
張淑蘭回憶,當時跟著曾獲醫療奉獻獎殊榮的台東天主教聖母醫院艾珂瑛修女學習做居家護理,深受其精神感召;這位來自美國、在台服務長達31載的艾修女,「從事居家服務,根本不分上、下班,只要病人有需要,她就去;打從心裡把每位病人當朋友。」張淑蘭說,她誰難以想像:何以一個人可以對沒血緣的異族,付出那麼多的愛?
以艾修女為師 居家護理要到位
「我也想做『艾修女』!跟她一樣,提供那樣到位的居家服務!」受訓結束、返回家鄉蘭嶼後,張淑蘭便投身居家護理工作,「做居家護理,必須深入各部落,我才開始認識真正的蘭嶼,開始真正了解達悟族人。」
張淑蘭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才深刻體認:死亡,是達悟族人最深的恐懼。一旦家中有人往生,必須24小時內下葬;喪家送葬途中,必須沿途放置木杖,以免別人誤闖而沾染厄運。若在飛魚季裡往生,葬家不僅不能出海捕魚,更無人敢靠近,深恐因而交上霉運,錯失了一年裡最豐碩的漁獲季節。
令外人難解的是,達悟人對死亡惡靈害怕的程度,甚至連物品都不敢借給病家;一次,張淑蘭說,有一急須送衛生所診治的重症個案,由於巷弄過窄,車子根本駛不進去,必須用人力將病患抱出來;但病人家裡僅一條棉被,已沾滿了大小便,張淑蘭只得四處向鄰居借棉被;當鄰人一知道棉被是來包裹、運送重病者,所有族人全搖首拒絕了;即便是病人的親戚,也不願意。張淑蘭眼看人叩關天,氣得直跳腳:『大家都這麼壞心,一點也不肯做善事嗎?』最後總算借到一條,這才順利地將病人抱到救護車上。
毅然辭職 成立居家關懷協會
張淑蘭在蘭嶼穿街走巷,一一發掘需要照護的病人和老人,但,衛生所是她職責所在,龐雜、繁重的本職已難負荷,讓她根本無法全心照護需要她的病患;在幾經掙扎後,她毅然辭掉月收入八、九萬元的衛生所工作,自己成立了蘭嶼鄉居家關懷協會,專門負責社區老人送餐、居家服務工作。等逐漸上軌道之後,下一步,她再成立「雅布書卡嫰護理所」,從事居家安寧服務。
「我的第一個居家安寧個案,就是我的同學。他因憂鬱症由台灣被送回蘭嶼,身體狀況愈來愈糟;往生那天,他的家人急call,要求我幫他做大體護理。」但,同學是男生,連母親都不能看他的身體;他母親看張淑蘭一個女孩子家,對碰觸她孩子的大體毫無所懼,激動地跪下來,哭著說:『孩子,妳做得夠多了,我還不起!』」
(未完),全文請見人生驛站安寧照顧會訊第87期

更多【正常班】護理工作機會
更多【純日班】醫護生技工作機會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