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2006
置頂

EECP體外反搏治療 -狹心症及心臟衰竭

EECP體外反搏治療 -狹心症及心臟衰竭-EECP

心臟疾病治療方式日新月異,這些年在醫療上的新方法─EECP(體外反搏療法),以壓力褲配合下肢擠壓,可以改善心肌功能,成為狹心症、心臟衰竭較安全而另類的治療方式。
心臟醫學進展一直非常迅速,特別是在冠心症、心臟衰竭方面的治療。除了各種藥物發展,更有心導管及血管支架的治療、心臟同步節律器及體內電擊器等發展,外科手術也有長足進步。即使如此,仍有許多做完血管支架或外科繞道手術後,依舊胸悶或喘的病人;過去只能不斷加藥治療,但這些年EECP(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的治療逐漸成熟、療效也獲證實,被廣泛接受作為狹心症及心臟衰竭的替代或另類治療。北醫附設醫院也在去年底引進EECP的服務,頗獲病人好評。
EECP(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的概念已發展近半世紀,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機械輔助循環裝置,以壓力褲配合心跳做下肢擠壓,靠機械作用提高主動脈舒張壓,減低主動脈收縮壓,使心臟冠脈血流量增加,進而改善心肌代謝與功能。長時間EECP治療,能增加心臟的血管新生,進一步改善心肌功能。
近年已有多項研究証實EECP具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提高血流切應力、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及功能、防止血栓形成以及促進血管側枝循環形成等優點。有研究指出,臨床上病人對此治療的反應率可可達到70~80%,效果可能可持續長達2-5年之久。因此,目前醫界認為EECP對心絞痛及心臟衰竭病人來說,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的另類治療選擇。
治療方式
EECP治療時,病患舒服地躺在特製的床上,下肢、臀部裹以特製的氣囊套,以心電圖R波為觸發信號;在心臟舒張早期,氣囊由遠至近依序加壓,驅動下肢血液向主動脈返流,提高主動脈舒張壓,從而改善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在心臟收縮期前,氣囊迅速排氣,受壓的肢體血管開放,使主動脈收縮壓下降,從而減少外週循環阻力,減輕心臟負荷。
目前建議之治療療程為每次1小時, 一週5次, 持續7 週, 共35次。
治療範圍
EECP能明顯地增加心臟及全身各臟器血液的灌注、提升血液供應量,改善缺血的情形;且在壓力的作用下,血液流速增加,降低了血液的粘稠度,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等病變的發生。主要應用在缺血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心肌缺血、陳舊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後遺症、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足、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缺血性腎臟病。無法開刀、體內有導管等心臟病人,或是具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小血管疾病的病人,都適合使用EECP治療。
但是嚴重主動脈瓣膜疾病、嚴重血壓控制不佳、嚴重下肢靜脈血栓等病人,不適宜接受EECP治療。
結語
EECP提供患者一項非侵襲性的治療方式,無論短期、長期來看都有顯著療效,而且相關療程可在門診直接安排,省去病人反覆住院的不便及醫療支出。目前美國心臟學會(AHA)及歐洲心臟學會(ESC)在心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的相關治療指引中,已建議在符合相關適應症的患者身上使用EECP。因此對藥物反應不佳、無法接受侵入性治療的病人,可與心臟科醫師討論這項治療。但若要治本,藥物的使用、戒菸、運動等相關生活努力,仍是重要的養生之道。〈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施俊明主任/第162期/102年9月發行〉
北醫健康快遞

更多
【正常班】護理工作機會
更多
【純日班】醫護生技工作機會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