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皮夾裡的那張小熊卡
<Patty Chou專欄>
網路上有一篇醫師寫的文章是這樣說的。
「爸爸問我,媽媽有簽過器官捐贈同意書,捐器官,我可以接受嗎?那個時刻,是我一生之中最掙扎的時刻。要接受母親的過世真的很痛苦,但我知道這是媽媽的心願,而我的醫學知識更告訴我,一個健康只有腦部受損的活體器官,是多麼的難得。我答應了,但是媽媽娘家的家人強力的反對。最重要的原因是,外婆還在世,她不能接受最傑出的女兒要被摘除器官。最後媽媽器捐的遺願便沒有執行。」看到這篇文章,我想起剛滿20歲(簽器捐卡的最低年齡限制)那天,我簽了器官捐贈卡,那是一張上面印製著小熊的卡片,我都叫它小熊卡。
當時,常常到醫學院找朋友。簽了之後,看著醫學院牆上捐贈大體者的姓名和醫界的感謝,再看著自己的小熊卡,格外有感覺。
我沒有特別偉大,也沒有比其他人不怕死亡,相反地,我是一個很膽小的人,很怕失去,也很怕死亡。但是看著家人和朋友在醫界對醫學的熱情和付出,我告訴自己,日後除了可以捐贈器官給需要的人和家庭,只要我未來的伴侶願意,我也不排除捐贈大體給醫院做研究,讓醫學生練習。
我當時開玩笑跟醫界的朋友說,「如果你們自己或是你們的家人和朋友不願意,還有誰願意(捐大體)?」還提到,如果以後生孩子,只要過程母子均安,實習醫師、見習醫師誰都可以進來看,進來學,要生久一點,痛久一點也沒有關係。
我雖然是開玩笑的口氣,但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
那篇網路文章作者的父親也是醫生,他提到,連醫師的親屬想捐贈器官都受到很大的阻力,「大家可以想像這些最後同意器捐的家人是多麼的偉大,幫助別人的心是多麼的崇高嗎?回想到過世的親人是多麼的不捨與難過嗎?」
更多【正常班】護理工作機會
更多【純日班】醫護生技工作機會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