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586
置頂

《社論》讓老人頭暈的醫療體系

2015/01/08台灣新生報   
「頭暈」是台灣老人到醫院就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幾乎每個老人都曾經受到頭暈的困擾而前往醫院求助。更常見的狀況是,老人持續被頭暈所苦,不斷地在各大醫療院所中流浪。事實上,老人頭暈正凸顯出當前醫療體系在處理老人健康問題的挑戰:醫療體系讓老人頭暈治不好。
首先,老人健康問題有其特殊性,往往是同時由多種原因造成的「老年病症候群」。如果對照年輕人常見的一般急性問題,如感冒、腸胃炎、泌尿道感染等,這些疾病通常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界定出明確的病因,因此處置也相對比較單純,因此常常能夠達到立即見效的成果,患者的滿意度也比較高。然而,老人的症狀通常沒有這麼單純,他通常同時牽涉了多種系統器官的問題,很多時候也包括了社會心理等因素,因此處置起來也變得棘手許多,常常讓病患與家屬在短時間無法獲得「藥到病除」的滿意。
其次,老年人的症狀常常是非特異性的問題,這意味著並非只有特定的疾病才會造成這種症狀,因此讓診斷變得較為吃力。以頭暈來說,可能造成的原因從輕微的身體變化、良性的眩暈疾患、慢性的內分泌疾病到嚴重的心血管疾病都有可能,這增加了診斷過程的複雜度,往往需要較為詳盡的評估。然而,很多時候,病患和家屬則在一次又一次的往返檢查中,失去了耐心,讓根本原因的評估無法進行。
我們的醫療體系運作的方式,成為老人頭暈難以獲得適當處置的加重因素。最為明顯的是目前「三長兩短」的看診模式,人滿為患的門診,讓排隊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領藥檢查時間長,可是卻換來很短暫的看診時間,以及匆忙的病情解釋與說明。這對於像頭暈這種「老年病症候群」來說,亟需詳細評估以及周全性處置的狀況,相當不利,往往只能獲得片段性的處理,無法回應根本性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在於台灣的醫療市場過度的自由競爭,造成了病患在醫療院所之間「流浪」的情形。「藥到病除」是許多患者和家屬的期望,當一次看不好、兩次好不完全,還要做一堆評估和檢查時,在醫療人員沒有適當說明解釋,或者醫病關係不夠健全之際,便常常被認為「沒有效」的醫療處置。民眾就診的便利性,以及選擇醫療院所的完全開放自由,原本是提高醫療可近性的美意,然而在看似自由的醫療市場當中,使用者在資訊不完整下的選擇,以及醫療提供者缺乏管制的競爭,卻反而成為老人疾病失去周全妥善處置的結構性因素。
結果是,醫療體系讓老人繼續頭暈,愈看醫生,結果頭更暈。若不能從給付制度、服務提供的組織方式、以及相關配套的管制措施開始著手,如頭暈等更多的老年病症候群將成為台灣醫療體系的照妖鏡。隨著人口結構高齡化,愈來愈多的老人,將讓我們的醫療變得更沒有效率,用再多昂貴的藥物和檢查,看更多的名醫、醫學中心,憑著個別醫者過人的耐力與愛心,恐怕也無法回應疾病轉型所帶來的醫療照護挑戰。
最重要的是,下回家中老人頭暈時,切莫急著請醫師開藥,或者奢望哪顆神奇藥丸一吃就好。在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前,很多時候正是那些「治頭暈」的藥物,讓老人頭暈治不好。
台灣新生報

更多
【正常班】護理工作機會
更多
【純日班】醫護生技工作機會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