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最專業的心理諮商師
一、請問我是否適合當「諮商心理師」呢?
1.你對於自己和他人的感覺敏感嗎?你能理解這些感覺嗎?
請回顧你一路以來的生活,是個隨時注意自己感覺的人嗎?
你是否都能敏銳的覺察到自己內在的感受是什麼?(如,自卑)
你可以理解自己怎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如,從小的遭遇)
以及,當朋友在跟你互動時,你可以從他們的眼神與話語,
判斷出他們的感覺、情緒和動機嗎?你知道這些代表什麼意義嗎?
「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並能「理解這些情緒代表什麼」,
如果缺少這個能力,對於諮商師來說等於斷了兩隻手,
因為當個案在你的眼前說了一堆之後,
你無法理解或猜想或好奇他的感覺可能是什麼?
那麼,你和個案就很難建立關係,因為他感覺到不被瞭解。
這個諮商就無法繼續下去了~你也會感到無比的挫折。
2.你本身是否隨時都在幫助自己成長與改變呢?
我非常認同我以前在修諮商技術這門課的老師,
在第一堂課的時候,
請我們每個人說一個你想要改變並願意真正去做的事情。
(例如,每週運動一次、每次準時交作業、控制自己的脾氣..)
因為他說,如果這些你都不願意去做了,
那麼你又怎麼能要求個案因為諮商而改變?
因此,一位好的諮商師,通常是在每個階段不斷的成長的,
即使在踏入諮商界之前,就應該要具有這樣的特質與習慣。
你過得開心嗎?你有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漸漸變得如你所願嗎?
如果你過得很慘情緒很低落,那麼做諮商彷彿就像走到鋼索上。
很可能會產生一些危險(如,你和個案都精神崩潰)。
3.你對於人的行為、思考與故事,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呢?
當身旁的朋友告訴你他的故事或遭遇後,你的腦袋中浮現些什麼?
可以大概想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因什麼原因才會這樣呢?
如果對於這種周遭的故事,你總是沒有特別的想法、空空的。
那麼,以後你對你的個案也是會沒有想法。
你的諮商就會變得非常的「空洞」,因為沒有想法就沒有「目標」,
你會不知道你的工作該朝向哪個方向?而個案也不會從諮商中獲益。
接下來,就會產生一連串的事件與挫敗,讓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差。
4.你願意投注多少時間與精力在培養成一位諮商心理師?
唸諮商所,並不是混個文憑趕快去把執照考起來就好,
因為你將會經歷「碩二」(兼職)、「碩三」(全職)的諮商實習,
這是一個漫長又辛苦的歷程,必須真的在諮商機構中接案與工作,
就如同我一開始所說的,你的一切都會赤裸裸的攤在陽光下,
比起寫論文,你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瞭解自己、整理自己、調整自己,
讓自己更沉著、更有自信、更敏銳、更有同理心的面對個案,
你所遭遇到的挫折無法逃避,想混過去很可能就會無法順利實習,
所以,你必須花比你想像中更多的時間、體力與心力,
去好好學習做「諮商」這個工作。
而當實習結束後,你還要再花將近一年的時間寫論文和考證照,
四年通常跑不掉,那麼!你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在這段路程上嗎?
而且,結果還可能不如你所願?
二、我對「諮商心理師」這行業是否有些迷思和誤解?
1.當諮商心理師是不是聊聊天,給別人建議就好呢?
如果只是學聊天,為什麼大家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在學習諮商呢?
還有,當你開始學諮商後,你將會收到一個殘酷的指示,
叫做「請不要直接給建議」,我在帶同理心的工作坊時,
每個學生聽到都很慌亂,因為如果不給建議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他們才發現,原來朋友之間的聊天模式,真的都在相互給建議。
但「諮商」和所謂的「教育」或「諮詢」有很大的不同的,
個案帶來自己的問題,並不是你教他怎麼做就好。
重點是,你要幫助個案去覺察,這個問題怎麼來的?怎麼影響他?
他的感覺是什麼?他想要有什麼不同?他想要怎麼做?
如果你只想聊聊天或是一直給建議,很快的,
你的個案很可能就不來了或是對妳產生過度的依賴而缺少自信。
諮商真的很複雜也充滿藝術性,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2.時薪好像很高,所以我只要一週接超多個案,就可以賺超多錢?
如果是為了「錢」來唸諮商,那麼更是一條挫折的道路,
在國外當心理醫生很賺錢沒錯,但是國內畢竟經濟長年不景氣,
一般人的收入,要去支付諮商費用(如1500~2000/50分鐘),
是有一些困難的(如要諮商一年,更是龐大的負擔)
所以大部分的心理師都還是會選擇在學校或醫院工作,
領固定的薪水(儘管經過嚴格訓練與實習,但薪水少醫師許多)。
等到自己累積名氣後,才會開始去做個別的收費。
但是,即使鐘點費看似高昂,但諮商是非常耗費體力與腦力的,
一般來說,一週10個個案就會很累,儘管乍看下來只有10小時,
但你會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沈澱、休息與進修,才能達到好的品質。
因此,不如一般人想像的,你可以接好多好多個案,賺很多錢。
但如累積自己個人專長與名氣後,可搭配演講和工作坊,
進行心理教育的工作(相對起來比較輕鬆)。
轉載自:部落格
1.你對於自己和他人的感覺敏感嗎?你能理解這些感覺嗎?
請回顧你一路以來的生活,是個隨時注意自己感覺的人嗎?
你是否都能敏銳的覺察到自己內在的感受是什麼?(如,自卑)
你可以理解自己怎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如,從小的遭遇)
以及,當朋友在跟你互動時,你可以從他們的眼神與話語,
判斷出他們的感覺、情緒和動機嗎?你知道這些代表什麼意義嗎?
「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並能「理解這些情緒代表什麼」,
如果缺少這個能力,對於諮商師來說等於斷了兩隻手,
因為當個案在你的眼前說了一堆之後,
你無法理解或猜想或好奇他的感覺可能是什麼?
那麼,你和個案就很難建立關係,因為他感覺到不被瞭解。
這個諮商就無法繼續下去了~你也會感到無比的挫折。
2.你本身是否隨時都在幫助自己成長與改變呢?
我非常認同我以前在修諮商技術這門課的老師,
在第一堂課的時候,
請我們每個人說一個你想要改變並願意真正去做的事情。
(例如,每週運動一次、每次準時交作業、控制自己的脾氣..)
因為他說,如果這些你都不願意去做了,
那麼你又怎麼能要求個案因為諮商而改變?
因此,一位好的諮商師,通常是在每個階段不斷的成長的,
即使在踏入諮商界之前,就應該要具有這樣的特質與習慣。
你過得開心嗎?你有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漸漸變得如你所願嗎?
如果你過得很慘情緒很低落,那麼做諮商彷彿就像走到鋼索上。
很可能會產生一些危險(如,你和個案都精神崩潰)。
3.你對於人的行為、思考與故事,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呢?
當身旁的朋友告訴你他的故事或遭遇後,你的腦袋中浮現些什麼?
可以大概想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因什麼原因才會這樣呢?
如果對於這種周遭的故事,你總是沒有特別的想法、空空的。
那麼,以後你對你的個案也是會沒有想法。
你的諮商就會變得非常的「空洞」,因為沒有想法就沒有「目標」,
你會不知道你的工作該朝向哪個方向?而個案也不會從諮商中獲益。
接下來,就會產生一連串的事件與挫敗,讓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差。
4.你願意投注多少時間與精力在培養成一位諮商心理師?
唸諮商所,並不是混個文憑趕快去把執照考起來就好,
因為你將會經歷「碩二」(兼職)、「碩三」(全職)的諮商實習,
這是一個漫長又辛苦的歷程,必須真的在諮商機構中接案與工作,
就如同我一開始所說的,你的一切都會赤裸裸的攤在陽光下,
比起寫論文,你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瞭解自己、整理自己、調整自己,
讓自己更沉著、更有自信、更敏銳、更有同理心的面對個案,
你所遭遇到的挫折無法逃避,想混過去很可能就會無法順利實習,
所以,你必須花比你想像中更多的時間、體力與心力,
去好好學習做「諮商」這個工作。
而當實習結束後,你還要再花將近一年的時間寫論文和考證照,
四年通常跑不掉,那麼!你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在這段路程上嗎?
而且,結果還可能不如你所願?
二、我對「諮商心理師」這行業是否有些迷思和誤解?
1.當諮商心理師是不是聊聊天,給別人建議就好呢?
如果只是學聊天,為什麼大家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在學習諮商呢?
還有,當你開始學諮商後,你將會收到一個殘酷的指示,
叫做「請不要直接給建議」,我在帶同理心的工作坊時,
每個學生聽到都很慌亂,因為如果不給建議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他們才發現,原來朋友之間的聊天模式,真的都在相互給建議。
但「諮商」和所謂的「教育」或「諮詢」有很大的不同的,
個案帶來自己的問題,並不是你教他怎麼做就好。
重點是,你要幫助個案去覺察,這個問題怎麼來的?怎麼影響他?
他的感覺是什麼?他想要有什麼不同?他想要怎麼做?
如果你只想聊聊天或是一直給建議,很快的,
你的個案很可能就不來了或是對妳產生過度的依賴而缺少自信。
諮商真的很複雜也充滿藝術性,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2.時薪好像很高,所以我只要一週接超多個案,就可以賺超多錢?
如果是為了「錢」來唸諮商,那麼更是一條挫折的道路,
在國外當心理醫生很賺錢沒錯,但是國內畢竟經濟長年不景氣,
一般人的收入,要去支付諮商費用(如1500~2000/50分鐘),
是有一些困難的(如要諮商一年,更是龐大的負擔)
所以大部分的心理師都還是會選擇在學校或醫院工作,
領固定的薪水(儘管經過嚴格訓練與實習,但薪水少醫師許多)。
等到自己累積名氣後,才會開始去做個別的收費。
但是,即使鐘點費看似高昂,但諮商是非常耗費體力與腦力的,
一般來說,一週10個個案就會很累,儘管乍看下來只有10小時,
但你會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沈澱、休息與進修,才能達到好的品質。
因此,不如一般人想像的,你可以接好多好多個案,賺很多錢。
但如累積自己個人專長與名氣後,可搭配演講和工作坊,
進行心理教育的工作(相對起來比較輕鬆)。
轉載自:部落格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