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4 回應: 0 閱覽: 1417
置頂

救命?醫心? 拒當護理機器人(下)

救命?醫心? 拒當護理機器人(下)-醫護人必知

從「心」開始護理

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有時候病人從急診回家後,又在短時間內出現在急診大門?
記得有位中年大叔,曾因心肌梗塞緊急心導管放支架被救回來過,總在特定的日子(週末)和時間點(晚餐後),因為胸悶來到急診求治,我前任職的醫院在心臟內外科方面是數一數二,當然每次他都平安無事地被放回家,但似乎有循環在他的生活裡發生進而顯明在他的症狀?

一次的小夜,大叔照慣在週末晚餐後出現在急診,主訴是胸悶,急診團隊不敢大意,紛紛湧上前去平息心臟危機。趁夜裡沒新病人的空檔,我鼓起勇氣,拉把椅子,坐到大叔的病床旁,詢問「大叔,我們都是熟面孔了,你要不要聊一下?」「我其實也不想來,但是每次週末和家人有比較多時間相處的時候,家裡人都不講話,把我當空氣,我心裡好不舒服」大叔說著就眼眶泛淚。

 

全人關懷再思考 

我問自己,身為醫護人員久了,有病就治、有命就救,除了給予藥物和醫療介入,把病人的「殼(身體)」修好,我們能不能也把「核(心)」修好?身為醫療機械人的我們,有沒有一種是「拉把椅子坐下」的醫囑?

「護理一入深似海,漩渦般地出不來?」我無法再忍受單單by order做事,成為無敵一針就上的護理機器人,這就是無底洞型的漩渦,我每天內心都在大叫,如果現在的醫療體制只能修好病人的身體,那「全人關懷」的本意就落空,與其一頭栽進「別無選擇的進階道路」,何不帶出小小漣漪?「眼睛一閉、牙一咬、忍一下就過去了」這句話,已經無法說服我安靜坐下!

 

跳脫窠臼審視體系 

對我來說,護理、醫療是工具、是幫助身邊的人途徑,當工具壞了就要修、失焦了就要校正、過時了就要更新,留下好的功能、刪除腐敗之處,於是我決定離開護理前線,退居作戰室、發展作戰策略;也不選擇護理相關的研究所進修,改選擇社會科學相關的心智哲學所碩士班,探討某行為治療法的隱憂,進而有機會出國取經,在走醫療教育的根基處,嘗試帶出領跨領域的新策略。護理的確是深似海的學問,至於要不要先跳脫變成護理機器人失去獨力思考的漩渦,修好這救人的工具及校正救人策略,仍在於每個人的自由意志。

 

文/若帆
前急重症醫療中心(急診室)專科助理、輔大護理學系 陽明心智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現就讀於英國諾汀罕大學  精神及心理衛生醫療教育博士班;土生土長台灣出產台灣訓練出國比賽中的跨領域護理小咖

 

精選職缺

救命?醫心? 拒當護理機器人(下)-醫護人必知護理師職缺 救命?醫心? 拒當護理機器人(下)-醫護人必知醫師職缺救命?醫心? 拒當護理機器人(下)-醫護人必知藥師職缺  救命?醫心? 拒當護理機器人(下)-醫護人必知營養師職缺

救命?醫心? 拒當護理機器人(下)-醫護人必知 救命?醫心? 拒當護理機器人(下)-醫護人必知

救命?醫心? 拒當護理機器人(下)-醫護人必知 救命?醫心? 拒當護理機器人(下)-醫護人必知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