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186
置頂

真的假的?血清抗體檢測,是解讀流行疾病的「關鍵密碼」?

偽陽性、偽陰性是什麼?如何克服?

但血清抗體檢測,如果敏感性不足、會產生偽陰性,就是漏掉真正的病人;如果特異度不足,會出現偽陽性,把沒有感染者判為曾經感染者。

因此,嚴謹的抗體檢測不會使用單一種方法,而是建立最合適的檢測組合方式。以COVID-19為例,目前發表的研究顯示,實驗室所選用的試劑,檢測的誘餌若是只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數量最多的核蛋白(N蛋白)檢測,其可能會與其他種類的冠狀病毒產生交叉反應,「偽陽性」的問題就會較多。

要克服偽陽性,會用比較可行、成本較低的試劑先行篩選,再去檢驗是否對病毒其他蛋白(如S蛋白)有反應,或在P3實驗室進行細胞實驗,確認血清中是否有「中和抗體(Nt Ab)」。

中和抗體除反映保護力,還有開發藥物潛力

各種抗體裡,中和抗體的標記最為重要,這個抗體具有把病毒中和掉的能力,因此,檢出某種病毒中和抗體者,代表他身體的免疫力不僅戰勝了病毒、還留下「保護力」,可免於受到該某病毒再次的感染。

但抗體產生後的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每個病毒不同,COVID-19因為是一個新興的傳染病、發生時間還不長,仍未有定論。9月1日一篇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指出,冰島1,215名康復者中,超過9成在感染後的4個月內,仍能觀察到抗體表現;台灣的彰化血清抗體檢測則發現,有人可達5個月。

血清若存在可以中和病毒能力的中和抗體,在緊急狀況時,康復者提供的血清還有潛力作為救治手段;SARS時期,即有痊癒者捐出血清、提供感染的醫護治療。然而,血清中物質龐雜,有好的抗體、但也帶有不好的抗體,有一定安全風險,打到另一人體內時,可能引發不好的過敏反應;此次COVID-19,國內尚未使用康復者的血清作為救治使用。

但從痊癒者血清中純化出有效抗體、開發「抗體藥物」作為治療手段,是科學家正在實踐的目標。研究人員可以從患者血清裡篩選、合成出最佳中和能力的抗體分子,進一步開發為藥物。目前長庚大學、國衛院團隊在此領域皆有所突破。

血清抗體調查,有助於判斷疫苗有效性

血清抗體調查對於未來疫苗要進入人體試驗時也至關重要,有助於證明人體確實是因為疫苗而產生保護力,而非社區早有流行、讓一定族群已存在抗體。

疫苗打入人體後,一種方式是觀察一段時間,證明某群人真的沒被感染,但更快速的方式則是抽血,看血清中是否具有中和抗體,有的話即代表疫苗有效,如果馬上遇到病毒,就不會造成嚴重感染。

以目前國內、外血清抗體檢測發現,中和抗體保護力約在3到5個月後仍可測到,這些發現也為疫苗的保護時效到底有多久提供初步參考。
 

諮詢專家/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

 

真的假的?血清抗體檢測,是解讀流行疾病的「關鍵密碼」?-COVID-19 延伸閱讀

>> 急診被當健診使用,爆肝成了常態

>> 真的假的?COVID-19陽性與否,PCR的篩檢其實存在「灰色地帶」?


文字/柯皓翔、插畫/藍酪
轉載自報導者《真的假的?血清抗體檢測,是解讀流行疾病的「關鍵密碼」?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授權條款轉載


真的假的?血清抗體檢測,是解讀流行疾病的「關鍵密碼」?-COVID-19

真的假的?血清抗體檢測,是解讀流行疾病的「關鍵密碼」?-COVID-19護理師職缺         真的假的?血清抗體檢測,是解讀流行疾病的「關鍵密碼」?-COVID-19醫師職缺 

真的假的?血清抗體檢測,是解讀流行疾病的「關鍵密碼」?-COVID-19藥師職缺              真的假的?血清抗體檢測,是解讀流行疾病的「關鍵密碼」?-COVID-19 醫藥行政

真的假的?血清抗體檢測,是解讀流行疾病的「關鍵密碼」?-COVID-19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