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替代療法 扭轉黏多醣病患人生
今年23歲的婷婷(化名)害羞地說:「其實我也想像一般的女生一樣談場戀愛。」患有第六型黏多醣症的婷婷,身材矮小、外觀頭大、鼻樑塌,年幼時因為外貌特殊被同儕排擠,被戲稱是「黑猩猩」,甚至還被同學的家長歧視,認為她罹患的是傳染病,所以不讓自己的孩子與她相處。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朱紹盈表示,黏多醣並非傳染性疾病,是因為先天基因缺陷,造成體內缺乏代謝黏多醣酵素,導致細胞內的黏多醣分子不斷堆積,外觀上除了濃眉、大眼、鼻塌外,骨骼關節、器官也會隨著黏多醣堆積,造成病變。隨著醫療的進步,在婷婷13歲時酵素替代療法出現,扭轉了她的人生。
「開始接受酵素治療後,身體變好了,覺得能活著真好,能活著就是希望呀!」婷婷樂觀的說著。婷婷從輕生的悲觀到活下來的樂觀,克服疾病和環境帶來的挑戰,在大學四年中,熱衷參與系上每場活動,每周的酵素治療也都按時的報到。今年大學畢業的婷婷,更因自己的經歷想投入弱勢團體,藉由自己的力量來幫助更多人。
「婷婷是個非常有毅力的患者,每周都要到醫院接受酵素替代療法的治療,相較許多大學生興起翹課風,婷婷大學四年只缺席過兩次。婷婷就像是生命小巨人,也像是我的導師,在她身上,除了看見樂觀的態度,也看見生命無限可能。」朱紹盈笑著說。
隨著醫學日異月新,目前第一、二、六型黏多醣症治療多以「酵素替代療法」,來延緩惡化。第四型黏多醣症的酵素替代療法也於今年通過美國FDA,將可造福更多患者。此外,若患者突發急性併發症,各專科能及時介入手術或藥物緩解症狀,為避免身體功能退化,也有專業的復健計畫支持,醫療照護可說是相當完善。
最後,朱紹盈呼籲,新生兒父母需留意寶寶是否有骨骼發育不全、眼角膜混濁、反覆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症狀,應要及早就醫治療,必能提供黏多醣症病童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國廣播公司
更多【正常班】護理工作機會
更多【純日班】醫護生技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