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還沒有打完,大家別分散戰力了,好嗎?
《Patty Chou專欄》
如果不是另一波輿論的壓力反制,如果不是醫界、民眾在網路上,強力聲援北榮的婦產科陳志堯醫師,民代不會知道他錯了,黃姓高齡產婦也不會知道這樣子的控訴,會逼走一位良醫,今天事情就不會是這樣的結果。
但是既然各方的傷害儼然已成事實,這整件事情也給社會大眾上了一堂很重的課:醫療濫訴的結果,就是好的醫生真的會走。因此對於網路上所有中傷這位喪女之母的言論,我個人認為應該就此打住,否則,這何嘗不是另一種輿論殺人,另一種霸凌?說穿了,跟昨日以前的姚文智等人,沒有任何差別。
很多人可能會很憤怒,覺得她不值得我們同理,或是她如果這麼在乎「同理」,那她早在開記者會前,就該先同理陳志堯醫師,而不是把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等到自己反被輿論誤的時候,才對著鏡頭說,「大家能不能同理一下,我的喪女之痛?」有網友說,「同理心是無價的,當妳要求兩千萬賠償的時候,妳已經失去要求,或希望別人同理心對待妳的資格了」,也有網友表示,「我不認為傷心難過就可以顛倒是非黑白」。
這些都句句真實,因此,我想說的是,我們可以繼續針對這件事情,提出不合理性,以及未來要怎麼做,才不會讓這樣的事件重演(這很困難沒有錯,但除了這些,沒有其他更短的捷徑)。然而,對於母親本身的人身攻擊或甚至辱罵,應適可而止,因為這已經不是鄉民的正義了。 昨晚,當我在網路上發表類似的言論時,我看到了一個網友的回應「霸凌她!」,其實很難過,因為,這樣並不能解決整件事情。我們該努力的,應該是如何讓醫病關係好轉,如何讓體制不要傷害好的醫師,如何減少醫療濫訴,不是嗎?
去年底,陳為廷被爆一連串襲胸史,有受害者出面投書,其中一句我記得很清楚,「若你不是受害者,你真的沒有資格叫我原諒。」這整件事情,所有受牽連的人,包含陳醫師的家屬、同事,以及所有醫界、民眾關心此事件的人,我們可以不用原諒他們的行為,此文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要大家原諒,只是,最該開口把民代、家屬罵到死的陳醫師,他都沒開口了,不是嗎?
我回想起這兩年來,在媒體上看過的醫療糾紛,不一定每位受害的醫護人員,都會在幕前受訪,但不管有沒有出面,我都沒有聽過受害者在公共場域,用辱罵的方式反擊。 醫勞盟上有網友這樣說,「這樣開記者會先譴責後道歉,一來一往間,政客賺了曝光機會,媒體報了熱門話題,失去孩子的母親依舊哭泣,堅守崗位的醫師黯然離去。誰輸?誰贏?」
我們別忘了,長遠下來,該攻擊的對象,該爭取的目標。仗還沒有打完,大家別分散戰力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