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229
置頂

麻醉醫師真心的告白

麻醉不只是需要動手術的病人會面臨危險,更多風險是一般人健檢時所做的無痛胃鏡、大腸鏡,或是孕婦的無痛分娩。台灣規定,每位麻醉醫師一年最多只能做一千五百例麻醉,但其實我們都超量。
像健康檢查做的無痛胃鏡/大腸鏡這類內視鏡麻醉,雖然跟我們在開刀房裡,幫病人做的麻醉幾乎一模一樣,但一來因為自費不算入健保,再來因為台灣的麻醉界把它算成重度鎮靜,所以可以巧妙地避開一千五百例的限制。如果含在裡面,台灣所有麻醉科醫師都爆量。
我們醫院要麻醉的內視鏡病患量很恐怖,一天幾十台。尤其健檢的步調又很快,翻床率很高,一台接一台。我們有幾個房間同時在做,你在這間麻好了,換下一間,又換另外一間……。常常會累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之前不是有人說「護士像陀螺」嗎?我覺得這個才像陀螺,就是每個房間五分鐘、五分鐘、五分鐘,一直換,最後累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這時候,你只能照反射去做。麻醉前可能只有一、兩分鐘,憑經驗稍微問問,評估一下病人,就開始打藥了。警覺性會降低,漏網之魚會比較多,出問題的機會就變大,這就是麻醉品質的問題。
我遇過一位做檢查的民眾,麻醉前評估他身體好好的,不會有什麼事,我給他最少的麻醉劑量,但藥一打下去,這個人當場就不呼吸。
這時候就開始讀秒倒數,之後腦部開始缺氧,變成植物人。我趕緊想辦法把氧氣送到他的肺部,用氧氣面罩,沒有效,趕緊插管。
救回那個病人後,我的手都在抖。插管的同時,才發現這位民眾的會厭軟骨上有腫瘤,才會麻醉後,整個呼吸道塌掉。
麻醉藥的效果都很強、快,但我不是神,無法預知打了藥下去,每個病人都有相同的反應。像這樣踢到超級大鐵板的情形,幾個月會遇到一次,一年好幾次。急救完,手會抖!
另外,像打無痛分娩,不可能單獨空一個人力來專門做麻醉;而且它最不急,通常工作順序被排得較後面。因為那只是痛,麻醉科醫師是去幫產婦加分;如果不去,產婦還是照生,不會因此減分。但無痛分娩做的是硬脊膜外止痛,這件事非常需要專注力。硬脊膜外的空間,正常人只有0.5公分,產婦因為組織腫,這個空間又更小。而且,產婦要蜷曲身體不能動,不然打針會戳到脊椎的神經。但有些孕婦因為太痛,沒辦法靜止不動。
大部份醫師會認為,必須把所有更緊急的事都做好了,才能慢慢打。當然有些人因為工作量多,會抓時間,衝去趕快打一下。
白天,麻醉醫師的精神或許還好,做無痛分娩還OK;晚上值班人力來做,一整天下來應付很多台刀、工時長,精神好不好,就比較不能控制,這也是品質的問題。
無痛分娩最常見輕微併發症是,刺破硬脊膜引起頭痛,大部份都會好,多喝水、運動飲料,吃點止痛藥就好了。嚴重的併發症是戳到脊椎的神經,腳就麻了、沒力氣,有些人雖會恢復,但恢復時間是用「年」來計算。
就曾有知名醫學中心的麻醉醫師,因此發生醫療糾紛,現在還在訴訟中。雖然這個止痛技術相對安全,不是每個病人一動,就一定會刺到神經。但我太太剛懷孕時,我就告訴她,我絕對不會幫你打,我會幫你找學長來打。
畢竟躺在你前面的是你太太,你在那邊刺刺刺,擔心如果刺穿了,她會頭痛等等,會想太多。
外科醫師常跟病人說,「這還好,小刀啦。」但我們麻醉面臨的是,今天不管你是開疝氣、闌尾還是肝臟手術,一樣都是做全身麻醉。怎樣的身體狀況,就得負擔怎樣程度的風險,跟開什麼刀關係較小。所以我們常常告訴病人,只有小刀,沒有小麻醉!

轉載自:天下雜誌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