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走不樣的路,發現更好的自己
中文系畢業的我,很嚮往專業文學領域的工作,例如文學雜誌社或相關出版領域,但沒想到理想與現實差距竟是那麼大,在這些領域中我始終找不到自己的角色與定位。後來轉念一想,當初讀文學,不就是為了那「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背後動人卻真實的情感故事嗎?於是毅然決然投入當初想唸卻沒有勇氣嘗試的社福領域,想彌補在求學過程中,始終找不到的,那份對社會確實貢獻的踏實感。
這份工作面試了兩次,因為光是有社福的熱忱是不夠的,還要懂得行銷企劃,才可以募集更多資源幫助個案。在第一次面試失敗後我報名了活動企劃師的培訓課程,從中學會辦理活動前置作業、籌劃執行與檢討分析等環節應注意的事項,也透過關係認識目前於公司服務的員工,了解機構文化與現況,終於如願進入該公司,成為守護在地弱勢族群的一份子。
錄取後才知道,這只是挑戰與學習的開始。我第一個面臨的困境,竟是不會說台語與開車。服務的個案曾經因為我的國語太過標準而掛我電話,也因為開車技術不佳付了不少「學費」;每次衝過ㄧ個自己認為的瓶頸,就會有下一道牆圍囿住我,直到再次蛻變長出新的翅膀,飛躍阻擋自己的每一道關卡。往往在成功躍過困境之後,發現當初認為的關卡,其實都是自己設下的。例如台語不輪轉,就使用肢體語言或誠懇的眼神感動個案,漸漸他們都了解我們是真心與他們同在,感同身受他們的喜樂與哀愁,變成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
因為工作量及壓力均大,即使薪資福利在社福界有著中上的水準,還是無法降低公司的流動率,常有一種人心惶惶,不確定未來在哪裡的氛圍存在,我自己就曾經想離開不下數次。但服務的經驗多了,個案誠摯的謝意、善士與志工溫暖堅定的鼓勵與支持,都是在每一次軟弱時找回初衷的動力;加上三五同甘共苦同仁的訴苦紓壓,越發覺得自己的工作真的太有意義了,能夠養家,又能夠幫助別人,實在應該知足並更投入心力於其中。除了上述因為這項工作了解自己、挑戰自己的侷限外,對於時間規劃、問題處理以及活動辦理等能力都有很好的磨鍊,也使自己在生活中更能獨當一面。
因為台灣高齡少子化社會已來臨,我深信現在的努力可以為台灣社會將來面臨的問題做出一定程度的貢獻,也期許自己能奉獻於此,與時代成長,在需求中看見自己的付出與價值。即使走的路與當初設想的完全不一樣,我獲得了從未想過的踏實感,與對生命真切的體會與尊重。
作者:wen
來源:2014轉職徵文活動
這份工作面試了兩次,因為光是有社福的熱忱是不夠的,還要懂得行銷企劃,才可以募集更多資源幫助個案。在第一次面試失敗後我報名了活動企劃師的培訓課程,從中學會辦理活動前置作業、籌劃執行與檢討分析等環節應注意的事項,也透過關係認識目前於公司服務的員工,了解機構文化與現況,終於如願進入該公司,成為守護在地弱勢族群的一份子。
錄取後才知道,這只是挑戰與學習的開始。我第一個面臨的困境,竟是不會說台語與開車。服務的個案曾經因為我的國語太過標準而掛我電話,也因為開車技術不佳付了不少「學費」;每次衝過ㄧ個自己認為的瓶頸,就會有下一道牆圍囿住我,直到再次蛻變長出新的翅膀,飛躍阻擋自己的每一道關卡。往往在成功躍過困境之後,發現當初認為的關卡,其實都是自己設下的。例如台語不輪轉,就使用肢體語言或誠懇的眼神感動個案,漸漸他們都了解我們是真心與他們同在,感同身受他們的喜樂與哀愁,變成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
因為工作量及壓力均大,即使薪資福利在社福界有著中上的水準,還是無法降低公司的流動率,常有一種人心惶惶,不確定未來在哪裡的氛圍存在,我自己就曾經想離開不下數次。但服務的經驗多了,個案誠摯的謝意、善士與志工溫暖堅定的鼓勵與支持,都是在每一次軟弱時找回初衷的動力;加上三五同甘共苦同仁的訴苦紓壓,越發覺得自己的工作真的太有意義了,能夠養家,又能夠幫助別人,實在應該知足並更投入心力於其中。除了上述因為這項工作了解自己、挑戰自己的侷限外,對於時間規劃、問題處理以及活動辦理等能力都有很好的磨鍊,也使自己在生活中更能獨當一面。
因為台灣高齡少子化社會已來臨,我深信現在的努力可以為台灣社會將來面臨的問題做出一定程度的貢獻,也期許自己能奉獻於此,與時代成長,在需求中看見自己的付出與價值。即使走的路與當初設想的完全不一樣,我獲得了從未想過的踏實感,與對生命真切的體會與尊重。
作者:wen
來源:2014轉職徵文活動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