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社交 靠肢體語言而非口語表達
編譯/龔鈺翔
我們常聽到其他人說「言之無物」、「空話連篇」,意思就是有些人說話頭頭是道,但就是無法打動他人,你有沒有想過有可能是你的肢體語言透露出你的不真誠?而肢體語言技巧不限於執法人員學習,是每個人都能夠學習的讀心術技巧,可以在職場中察言觀色,預判對方下一個動作或心情。
▲研究發現,多數的職場社交,是靠肢體語言而非口語表達 (Image by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young-old-couple-besties_94964456.htm#fromView=search&page=1&position=20&uuid=9f5b75ab-c71f-4d06-8fc7-9dda7b6dc81f">Freepik</a>)
據Inc.報導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社交場合中,有 60% 至 90% 的溝通都不是透過語言傳達,而肢體語言佔了過半以上。以下幫你整理出商務溝通、職場社交等肢體語言必學的小技巧:
● 眼神的交流是身體語言非常重要的環節,它可以傳達出你目前是否愉快、是否有興趣、是否煩悶等情緒狀態。當我們與人溝通時應眼神凝視說話的人,表達你的真誠與尊重。此外,你也需要良好拿捏凝視他人的分寸,因為過度凝視,可能被視為具有侵略性的感覺。
● 為了讓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保持抬頭挺胸、肩膀稍微向後,代表你有很好的正能量圍繞,顯示出你應有的專業度。反之,垂頭喪氣可能讓他人覺得你不夠自信,進而覺得你身上充滿了負面能量。
● 有時站著談話比坐著談話顯得更舒適更開放,甚至可以讓其他人感到親和力。例如在會議中,與其坐著不如站著報告,可以讓大家都認識到你,這樣你可以達到親和力與禮貌性。此外,這種技巧也常被主管階層人員廣泛運用在處理人事上的問題。
● 手勢語言在社交領域中也很重要,就好比握手是見到人打招呼問好的方式,也是你釋出善意、和睦的象徵。像是開始會議時握手代表著誠意;結束會議時握手代表達成共識。
● 肢體語言非常的奇妙,有些動作像是抓頭或用手撐住你的頭。抓頭可能代表你在思考事情,用手撐住頭可能顯示出你感到無聊。另外,我們也可以從談話人在說話時突然遮住嘴的動作,可能揭穿他們正在說謊。
● 臉部表情在溝通中同樣重要,因為一個笑臉與一個生氣沮喪的表情,帶來的影響天差地遠。所以,有些資訊可以透過臉部表情來知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察言觀色。
● 手臂與腿部的姿勢也同樣會帶來許多不同的資訊。例如交叉手臂與翹腳很可能表明缺乏興趣,如果之後稍微打開手臂,可能漸漸接受你的立場。此外,如果用腳打節拍代表想消磨時間,跟著音樂打拍子代表著我們越來越沒耐心。
結語:
搞懂別人的肢體語言外,我們卻不知道自己也犯下同樣的小毛病,有時還需靠他人的提點才能精進。據眾多研究表明,社交所傳達出的訊息當中語言占 7%,最重要的就是肢體語言占了 58%。因此我們都需時常注意自身體態,才可以讓我們成為更好聊的人,才能更好深入雙向溝通的對談。
資料來源:Inc.
本文由 科技島 授權轉載,原文〈【職場二三事】職場社交 靠肢體語言而非口語表達〉
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