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3320
置頂

別慌了—國泰醫師解析恐慌症

別慌了—國泰醫師解析恐慌症-醫護人必知

文 /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 葉宇記

李先生是一名房屋仲介,平時身體狀況不錯,三十幾歲正是業績最富爆發力的時候,但是半年前有一次他開車在高速公路上時,突然感覺到心臟越跳越快、呼吸困難、喘不過氣、全身冒冷汗,當時覺得自己簡直快要死掉一樣,他急忙把車開到醫院的急診室,做了一些檢查,但是檢查結果都正常。之後,這樣的發作又發生了好幾次,雖然每次都只有十來分鐘,但是他漸漸擔心自己的心臟是不是有問題,偏偏跑遍各大醫院的心臟科,檢查都說是正常,而他也因為害怕在路上又發作,漸漸變得不敢一個人開車上路,帶著客戶看房子的時候,一爬樓梯就覺得好像快發作似的。直到有一天,有位心臟科醫師告訴他,也許他是所謂的恐慌症,應該到身心科就診…

恐慌症的病友,多數都不是在特別的情境下經歷了第一次的恐慌發作;或許只是在開車、看電視、甚至只是洗澡,卻突然感覺到心臟越跳越快、呼吸困難、喘不過氣,有些人也會出現頭暈、顫抖、盜汗、窒息感、站不穩、快昏倒的感覺;這樣的經驗通常十分駭人,因此在發作的當時,出現「害怕自己快要死掉」、或是「怕自己快要發瘋」或「控制不住」的想法也是很常見的。整個發作不舒服的時間,大約可以持續幾分鐘到半小時左右。

恐慌症的治療關鍵之一,就在於越瞭解,就越不會怕,病就越快好。有學者就根據他觀察恐慌症病友的心路歷程,將整個面對恐慌症的歷程分成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稱為「診斷接受期」,是要能真正的接受自己是恐慌症,第二個階段是「知識接受期」,是進一步要能瞭解恐慌症發生的原理。第三個階段是「客觀面對期」,是能夠瞭解恐慌症而且願意採取步驟去治療它。

恐慌症是可以治療的,在精神科或身心科的門診,醫師會以合併藥物和改變認知行為的方式來治療。通常藥物治療就可以明顯地減低恐慌發作的強度和頻率,配合上醫師對這個疾病的解釋和放鬆技巧的練習,就可以讓恐慌症狀明顯的改善。這個療程當中最困難,也是最關鍵的部分之一,就在於病友能夠接受自己是恐慌症患者,而且瞭解恐慌症是一個病,但是是一種不會致命的病,所以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有信心,要願意治療。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