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578
置頂

新藥、新科技進不了給付名單,指示藥卻違法給付25年──健保費調漲後,我們能買到更有價值的醫療嗎?

趙遠宏說,對醫院、醫師來說,面對核刪、放大回推壓力,就會要求治療師減少執行中度、複雜的醫療。同時,簡單治療下,物理治療師使用機器,一次就可以讓多人得到治療,一個時段就能達到45人次;與一對一徒手治療,一個時段至多20人差別甚大。前者更因為效果低,讓病人長期在醫院接受治療,形成惡性循環。

除了健保給付影響,戴桂英也認為,政府在意民眾觀感,不易告訴民眾這些項目無效。「要如何跟民眾溝通,提供證據,說這些復健,也許超過一定時間再做就沒效了。我們現在並沒有去了解,到底復健執行後病患症狀改善多少,現在常是病人自己覺得沒效果就暫停治療,」

要如何改善?在臨床擔任17年物理治療師、近7年在學界研讀物理治療管理、法規的趙遠宏認為,「例如在總額不變情形下,減少簡單治療的次數,並提高較高價值的給付;前者可以透過訂定次數,若民眾症狀輕微,但超過給付次數,則增加部分負擔;而健保署也應放寬核刪的規定,讓治療真的能對症下藥、達到效益。

但改變都得慢慢、一點一點增加,趙遠宏說,因為只要改變就有人會受到影響,「就連減少簡單治療次數,都會影響到現有一些物理治療師的工作型態,」因此得將醫師、醫院經營者、物理治療師都聚集起來,討論共識,才不至於因影響太過劇烈而引起反彈。


低價值項目長年給付,新項目引進空間被壓縮

全世界很少有國家像我們這樣,可以這麼奢侈的,不去看醫療服務有沒有效果,就是一直給付下去,」李玉春直指。

新藥、新科技進不了給付名單,指示藥卻違法給付25年──健保費調漲後,我們能買到更有價值的醫療嗎?-健保法
衛福部前次長、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指出,保守估計健保有1,500億元的醫療浪費,推動逐步檢討機制,刻不容緩。(攝影/余志偉)

這些低價值醫療是健保制度開辦時的「原罪」。參與早期健保討論與籌劃的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楊銘欽解釋,健保開辦之前,台灣的保險依身分類別開辦勞工保險、農民保險與公務人員保險,但大多數民眾不在保險範圍,一旦生病就難以負擔醫療費用。「就醫階級化」催生了全民健保:透過社會集體力量,讓弱勢的人也能擁有基本就醫的權利。

但因為勞、農、公保的保險涵蓋範圍不同,例如勞保給付並不包含自然產,但公保就有。「當三個保險要合在一起變成健保時,為了讓政策穩定、減少噪音,最後就只好選擇取聯集,只要單一保險有囊括的項目,就通通放進健保裡。」

這種包山包海的做法,在25年前的醫療環境下仍能負荷,如今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治療項目如雨後春筍,而且都所費不貲。近年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每次治療自費萬元起跳;最新的癌症免疫療法,每人每年治療所需費用,保守估計也高達200~400萬元

醫療項目又貴又多,多納入一項,都會對健保財務造成衝擊。這讓當年健保成形的重要推手、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也疾呼,「給付支付項目太多,大家要有認知,健保已經不再可以包山包海!

25年前健保一年2千多億元,如今已經成長到8千億元。即使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醫療項目的日新月異,無法將其全部納入;而原先全數納入的給付項目,隨著科技發展,可能早已有新技術取代、或已被證實效果不高。但是,給付項目的汰舊換新機制,多年來卻始終不夠到位,檢討或剔除給付的情形非常少數

給付項目如一攤不流動的死水。「就想像現在健保是一個籃子,不把籃子中的東西清一清,只是不斷的丟東西進去,最後的結果就是籃子會爆炸!」陳昭姿表示。

「我們每年花很多力氣,都在協商那些2、3百億,可是總額8千億,真正全盤討論的機會很少,這才是我們最需要改革的地方,」李玉春說,根據現有文獻,保守估計有20%的醫療浪費,換算下來就有1千5百億,若能推動逐步檢討機制,新項目的納入就不會舉步維艱。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