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憶最不想放手的病人:送他到一般病房的是我,守著他臨終的也是我
Medical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
文/李蓏昀
生死共存。這句話不就是加護病房的寫照嗎?
來到這裡的病人,大部分都性命垂危,這裡是鬼門關前走一趟的人以及一步一步走向黃泉的人所共存的空間。就像銅板的正反面一樣,從正面來看是生,反面來看是死。
病人A在工地工作時從高處落下,馬上被送到急診室,醫護人員從頭到腳檢查他是否哪裡骨折,他被送到醫院時就沒有意識了,瞳孔放大,看起來幾乎沒希望了。病人B躺在旁邊,正接受透析治療,他是自殺未遂被送進來,不知是不是活得太痛苦而選擇自殺。而在旁邊吐血、拉出黑色糞便的病人C,則是不知胃腸道的哪裡在出血,所以正在禁食,連水都不能喝。
隨著時間流逝,病人A狀況只是越來越差,本來就已經有許多疾病纏身,甚至還染上肺炎,必須經常幫他抽痰,即使如此,我也不覺得他的意識會回來。病人B做完了一次透析,在接受輸液治療的同時,也正慢慢地恢復健康。在他旁邊的病人C,昨天照了內視鏡,動了止血手術,目前一口水都還不能喝,只能一直被病人B的食物味道折磨。
病人C:「我只要一杯水就好,可以嗎?不然一口也好,我眞的好渴。」
護理師:「我們走在路上跌倒受傷,必須快點到醫院縫傷口,可是縫好了您會讓傷口浸在水裡嗎?現在您肚子裡的狀況就是這樣,如果傷口正在癒合,卻往傷口上倒水,這樣會好嗎?」
病人C:「我的身體我比誰都了解,我現在可以喝水。」
護理師持續向他說明,但就是講不聽,於是只好去告訴主治醫師。醫師過來後,向他淸楚說明了一番,他才冷靜下來。
看到這戲劇性的一幕,我突然心想,有的人活得很累所以想死,自殺時卻幸運地被某個人發現,送來醫院的急診室。在急診室做了緊急治療後,為了以防萬一,又把他送進加護病房做透析治療和輸液治療,將體內不好的東西都過濾出來。這就是病人B,他活了過來,甚至還能吃飯。他說,為了活下去,他要吃飯。而在他旁邊,則是一位為了活下去而努力工作,卻受傷瀕死的病人A。
這種情況下,最難過的應該就是病人C了吧?病人A沒有意識,感受不到疼痛或痛苦,但是病人C卻得承受疼痛,而且連水也不能喝,在如此難受的狀況下,還必須聞著別人的飯菜香,不知道是不是命運開的玩笑,連我都為他感到委屈了。然而,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圖/翻攝自Wikimedia Commons)
加護病房也經常看得到腦死病人,雖然還活著,但是腦已經死了。這同樣是生死共存的概念。腦死病人雖然可以像一般人一樣,維持活著所需的生命徵象,卻什麼也不能做──他無法和苦等著他醒來的家人互動,或溫暖地握著他們的手。活著,卻也沒活著。
曾經我以為,只要活著,就等於在「生活度日」。當了五年護理師,似乎也看了許多人的死亡,其中有一位,是我最不想放手的病人。那位病人動了肝臟移植手術之後,就長時間住在加護病房,我也和他變得很熟。有許多次他都差點離開,可是也撐過來了,身體若恢復得不錯,就會把他送到一般病房,但沒多久又會送回來。我們一起經歷了許多喜怒哀樂,有時候周遭一切都令人心煩,但我們還是能開著玩笑,或者有時情況相當危急,我們卻又因為久違地見到彼此而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