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270
置頂

名醫專訪》術後加速康復療程,優化手術全期照護,麻醉科醫師現身說法

名醫專訪》術後加速康復療程,優化手術全期照護,麻醉科醫師現身說法-手術低體溫
Photo by Piron Guillaume on Unsplash

文/照護線上編輯部

聽到需要接受手術時,患者難免會感到緊張,擔心手術的過程、擔心醒來的疼痛、擔心術後的恢復、擔心可能的併發症,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理事長郭書麟醫師指出,隨著醫學的進步,醫師的手術技術、工具越來越進步,大家也持續努力,希望能夠透過系統性的介入方式,讓病人術後可以更舒適,可以減少併發症、縮短恢復時間、提高恢復的品質。

名醫專訪》術後加速康復療程,優化手術全期照護,麻醉科醫師現身說法-手術低體溫


什麼是快速康復的手術?

「從前大家很習慣在做完一個大手術後,就留著氣管內管到加護病房,」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麻醉部劉治民醫師說,「後來大家開始思考,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患者在術後早一點脫離呼吸器、早一點拔管、早一點喝水、早一點下床、早一點恢復,於是漸漸發展出術後加速康復的概念。」

所謂的「術後加速康復(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整合手術病人照護流程,郭書麟醫師解釋,醫院會運用跨團隊的資源,在外科門診排定手術之後,便開始進行各項準備工作,提供高品質的照護,從門診診斷、等待住院、術前準備、接受手術、術後恢復、到出院之後追蹤。術後加速康復ERAS能夠善加利用既有資源、人力,藉助各種經過醫學實證的方式,進一步提昇麻醉安全及病人術後恢復品質。

名醫專訪》術後加速康復療程,優化手術全期照護,麻醉科醫師現身說法-手術低體溫

「我們在術前就會請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藥師來評估,看看患者需要什麼樣的準備,以面對接下來的大手術。」郭書麟醫師說,「病人可以從居家等待手術的時候,就可以依照ERAS團隊建議,開始有計劃地調整,各方面都預作準備,讓心肺功能更好,把血壓、血糖控制得更理想,營養狀況調整到最佳程度。這些都有助於提升手術安全性,使術後的恢復可以更順利。」


為何會出現手術低體溫?

進到手術房之後,麻醉醫師會替患者麻醉,給予止痛及肌肉鬆弛,並仔細監測、維持各項生命徵象,例如血壓、心跳、體溫等。體溫是過去較常被忽略,但其實非常重要的生命徵象,所謂「低體溫」指的是中心體溫過低,劉治民醫師解釋,因為手術室裡的溫度較低,而接受麻醉的患者又會失去維持體溫恆定的機制,所以體溫就會漸漸往下掉

想要預防手術低體溫,連續性體溫監測便非常重要,過去用於測量中心體溫的工具都較有侵入性,劉治民醫師說,目前已有非侵入性體溫監測貼片,只要貼在額頭上,便能推算出中心體溫,便利性提高,讓我們能夠在手術當中及時掌握患者的中心體溫。

「我曾經遇過體溫低到攝氏33度的患者,因為手術時間很長、手術範圍很大,體溫便持續下降,一直拉不起來。」劉治民醫師回憶,「後來手術完成了,但是低體溫直接影響到意識,所以遲遲無法拔管。一直到核心體溫恢復到攝氏35度時,病人才開始有反應。」

根據統計,若未積極介入預防,低體溫的比例在手術一個小時大約20%,兩個小時大約30%,時間越久,比例越高。不管是半身麻醉、全身麻醉,都可能出現手術低體溫。郭書麟醫師說明,如果是老人、小孩、體重過輕、身體質量指數BMI太低、失血量較多的患者會更容易發生手術低體溫。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