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自主離院】─ 簡介住院醫師的壓力來源
三、未來人生問題:
確實,比起其它的行業,平均 26~30 歲的住院醫師,薪資的行情確實比較高(約7到15萬之間),但除了這是更長工時、更大壓力所換得的結果之外,在我看來,體制內最嚴重的問題,是它剝奪了年輕住院醫師跳脫體制、探尋人生不同可能的機會。
示意圖/翻攝自tvN官網
所謂不同可能,倒不是一般概念中的改行當工程師,或是去賣雞排。而是既有的體制綁住了住院醫師的時間和精力,讓這個族群集體喪失了機會,利用世代的條件和能力,去探索、去開發一些新的可能。(例如共同解決醫療產業現行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醫院與長照機構銜接的問題、社會上醫療概念訊息傳遞的問題……)
我們只是覺得未來有無限可能,我們只是不想成為奴隸。未來應該要很美好,自己的美好人生,以及社會的美好未來,需要我們一同去創造。我們才不想要把青春典當給那些愚蠢的事情,那些醫院裡早就可以用機器來完成的醫療任務(例如開診斷書時手工查找入出院日期)。
從小,爸媽、老師,以及整個社會不停地在告訴我們,要好好讀書,要成為一位醫生,以後有好工作、賺大錢、出人投地。而一直以來,我們可能也都是相對「肯努力」、「有本錢」,而且「聽話」的一群人。
只不過,在這個年紀、這個時代,我們走到這個關口,在進入醫院的實習和住院醫師的生活之後,我們終於發現,這環境竟然畸型到完全不像話的程度。我們很驚訝地發現,原來過去那麼多前輩是這樣走過來的,而如今,他們也期待我們照著他們曾經的路繼續前行。我們很遺憾地發現,自己已經被挶限住了,離開軌道的機會成本太高,要出去相當不容易。
「為什麼我要繼續過這種生活呢?」
「是因為先前的人沒有能夠團結追求改變,就像現在的我們一樣吧?」
#我難過他的難過因為自己也曾經深深陷落
#只有讓更多人瞭解殘破的真相才能夠討論追求改變
#所以才寫下這些文字歡迎分享
作者:陳和謙醫師(長庚醫學系畢業,現任台北榮總家醫科住院醫師) 原文〈【醫生自主離院】─ 簡介住院醫師的壓力來源〉
作者blog: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社群帳號: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