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科專家警告:心跳過慢中風、猝死可能找上你!心律調節器趨吉避凶
文/照護線上編輯部
發現心臟跳得很慢,有關係嗎?
「心跳過慢可分成正常生理現象,或者是疾病導致兩種。」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蔡維中醫師指出,「一般人若每分鐘心跳小於60下,就符合心跳過慢的定義,但若是訓練有素的運動員,心跳也可能會低於每分鐘60、50下。」
至於病理性的心跳過慢,原因則可能包括電解質不平衡、酸鹼值不平衡、藥物、心肌梗塞、心肌發炎、病竇症候群、房室傳導阻滯等。
▲心跳過慢愛注意
心跳過慢會導致中風、甚至猝死風險增加。蔡維中醫師解釋,當我們把人體想像成一台車子,那心臟就是車子的引擎,身體活動時,心臟必須負責驅動血液循環,提供足夠的血流給各個器官;當心跳變慢時,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流給全身使用,就可能會出現虛弱、無力、呼吸困難等症狀。若血流不足發生在腦部時,就會出現頭暈、記憶力、注意力減退等現象,有的人甚至會昏倒,甚至有研究指出心跳過慢與中風有相關性!
蔡維中醫師強調,「比較危險的心跳過慢,像是房室傳導阻斷,就伴隨猝死的危險,一定要積極治療!」
安裝心律調節器穩定且安全性高 同步減少藥物副作用
根據治療指引,心跳過慢的主要治療方式為安裝心律調節器,蔡維中醫師說,心臟是提供全身血液的重要器官,因此需要穩定且副作用較少的方式來提升心跳,使用口服藥物相對來說其實較不可靠。反而,安裝心律調節器可以持續監測心跳,當心跳太慢時,心律調節器就會及時作用,刺激心臟跳動,讓心跳維持在正常的速度,是較可靠、安全的治療方式。
▲安裝心律調節器,改善症狀、預防猝死
臨床上會從症狀與風險兩方面進行考量,產生四種排列組合,蔡維中醫師分析,只要是高風險的心搏過慢,就會建議病人積極考慮裝心律調節器,舉例來說,有些老人家在睡覺時,會出現很危險的心臟傳導阻滯,雖然沒有症狀,但就有可能造成猝死。此外,就算是低風險者,但若有症狀,也可考慮安裝心律調節器,讓症狀得以改善,提升生活品質。
安裝心律調節器還有一個優點,就是不需要再服用使心跳加速的藥物,可降低因刺激心跳加速的藥物造成其他心律不整的風險與避免藥物副作用。
挑選『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 身心變化都能及時偵測 治療效果佳
正常心臟會根據生理、心理變化改變心跳速率,因此心律調節器也朝著更人性化的方向進步。蔡維中醫師解釋,傳統心律調節器只能依照設定的速率運作或根據身體震動來調整速度,而最新型的『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能夠偵測心肌電阻抗,精準評估心臟對於自律神經的反射與需求,更聰明、人性化地適時調整心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