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帶頭霸凌防疫專責醫院,醫療人員慘淪犧牲品!
衛福部遲未發放防疫津貼獎勵的爭議,已延燒多時,不料近來更傳出北市聯醫和平院區遭衛福部「追繳」752 萬的津貼,亦即衛福部要求醫療人員「返還」在疫情期間已領取的防疫津貼,令醫療人員錯愕憤怒。
▲衛福部遲未發放防疫津貼獎勵的爭議,已延燒多時,不料近來更傳出北市聯醫和平院區遭衛福部「追繳」752萬的津貼,令醫療人員錯愕憤怒 (圖/翻攝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北市聯醫工會粉專)
「疑似病例」無處申報,醫療人員被控「溢領津貼」
依據「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第一線執行照護疑似或確診病例之專責醫事人員,可領取津貼。北市聯醫工會吳承恩理事說明,北市聯醫和平院區向衛福部醫事司申請津貼時,卻處處碰壁、遭百般刁難,醫事司更在審查過程中宣稱北市聯醫「浮濫申請」,認定衛福部已發給醫院的津貼為「溢領」,並要求北市聯醫和平院區返還衛福部 752 萬元。主要受影響的為急診與專責病房的醫師、護理師與專科護理師,也連帶影響清潔人員。
吳承恩理事進一步說明,造成此爭議的主要原因,則來自「醫事司」和「疾管署」之間的互踢皮球。被衛福部追繳的津貼為110年4月至111年4月期間,也就是萬華爆發的那一波疫情。
由於當時疫情快速升溫、疑似與確診案量急劇增加,「法定傳染疾病」系統來不及消化這麼大量的通報,在「校正回歸」的爭議後,疾管署通知各醫院,「疑似病例」不須進行「法定傳染疾病」系統通報,通報「確診病例」即可。而北市聯醫和平院區身任「北區應變醫院」、又鄰近萬華首當其衝,大量病患湧入、救治都來不及,自然依照疾管署的指示,節省行政量能,不再通報「疑似病例」。
不料,醫事司在疫情後審查防疫津貼時,堅持疑似病例若未完成法定傳染疾病系統通報,便不能證明當日醫療人員進行防疫任務,因此不予補助津貼,令院方與醫療人員錯愕。
▲醫療人員理解津貼要經過衛福部審查,兩年前疫情肆虐,急診與專責病房醫護全力以赴守住防疫第一線,津貼申請的規則朝令夕改,也只能信任醫院會盡力達成衛福部的種種要求 (Image by Lifestylememory on Freepik)
政治紅利都歸政府,疫情時的辛苦、疫情後的欺壓,都歸醫療人員?
和平院區急診專科護理師林小姐表示,醫療現場絕對是以照護病患為首要考量,大量病患湧入發燒篩檢站,自然會多派一些醫療人力進去照護,醫療人員在發燒篩檢站專穿著三級防護、不能喝水上廁所,因此每四小時就會換一組人力;然而醫事司在審查津貼時,卻堅持每班(8小時)只能給一組人力的津貼。
此外,北市聯醫和平院區其實包含「和平」與「婦幼」兩間醫院,相隔2公里,且「婦幼院區」專收幼兒確診病患,醫事司卻將兩處合併,只給一組人力的津貼。林小姐質疑,當時疫情以非常緊繃,難道醫療人員還要在兩間醫院之間跑來跑去嗎?或難道衛福部期待醫療人員連續八小時待在發燒站、工作直到倒下嗎?
林小姐質疑,疫情期間政府果斷徵召整間和平院區做防疫使用,而當疫情過後 2 年,政府面對津貼的爭議,卻完全與臨床第一線的狀況脫節,只想草草結案、粗暴處理,令人心寒。
北市聯醫不是孤立,全台處處都在追繳津貼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羅運生理事說明,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的狀況並非孤立,在網路上也能看到耕莘醫院、振興醫院、臺大醫院金山分院都有類似的狀況。醫院要求員工簽署切結書、要從下個月的薪資中扣除「溢領」津貼、已經離職的人員收到訊息要把先前領到的津貼繳回來...等等。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突顯衛福部發放防疫津貼的種種問題。
當初政府發布津貼與獎勵要點,是為了要彌補醫護人員防疫的貢獻與辛勞,但現在政府向我們追討的行為與神情,好像是醫療人員偷走了這筆錢,實在太誇張。
▲當初政府發布津貼與獎勵要點,是為了要彌補醫護人員防疫的貢獻與辛勞,但現在政府追討的行為與神情,就好像是醫療人員偷走了這筆錢,讓第一線人員心寒 (Photo by Ashkan Forouzani on Unsplash)
沉痛呼籲:衛福部解決爭議,否則會有更多醫療人員出走!
吳承恩理事最後強調,由於涉及中央政府特別預算關帳,和平院區已經先墊款,將752萬的「溢領津貼」還給衛福部,並將於下週向醫事司再次提出津貼審查的申覆。若申覆無法通過,醫院便只能將這些欠款分攤在醫療人員身上,要求醫療人員付錢。「護理師大量出走已經成為國安問題,政府還是執意要踐踏醫療人員的尊嚴嗎」?
看了這文章的人,也看了...
犧牲三個月假日支援篩檢打疫苗,補助卻遲遲未收到,醫護怨做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