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間歇性斷食有隱憂?研究發現:斷食後不當進食恐提高癌症風險!
相信有不少人為了成功減重而嘗試進行「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包括所謂的 168 斷食或 52 斷食法,主要是透過調整進食和禁食的時間來降低熱量攝取,以達到重量減輕的目的。然而,近期國外最新研究發現,若在斷食後重新進食期間一旦不當攝取食物,這種做法將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風險。
▲雖然斷食本質上是健康行為,但研究卻發現定期禁食的潛在危機,包括罹患癌症的風險增加 (Image by freepik)
揭開斷食與腸道幹細胞再生有關
根據外媒報導,來自麻省理工學院一項新研究,最近揭開斷食使腸道幹細胞再生的確切機制,但同時也發現令人不安的潛在併發症。據了解該研究團隊透過小鼠實驗,並將小鼠分為 3 組,包括一組禁食 24 小時,一組禁食 24 小時後可以在接下來 24 小內進食任何食物,而對照組則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結果發現使幹細胞再生的原因並非斷食,而是斷食之後的「重新進食」時期。
細胞快速分裂同時面臨致癌突變
研究人員表示,斷食與重新進食完全是 2 種不同狀態。在斷食狀態下,細胞利用脂質和脂肪酸作為能量來源,一旦進入重新進食狀態獲得營養物質,幹細胞、祖細胞就會打開開關,迅速構建細胞團並重新填充腸道內壁。研究顯示,腸道幹細胞最高再生率,發生在 24 小時斷食後重新進食之際,細胞增殖速度比那些未斷食的小鼠還快,然而,快速細胞分裂也使細胞面臨更高致癌突變,萬一癌症突變於細胞高增殖期出現,小鼠就更容易引發早期腸道腫瘤。
因此團隊認為,雖然斷食本質上是健康行為,但一旦斷食後重新進食若接觸到誘變條件,如烤焦的牛排、炸物等,那麼罹患癌症病變的風險將隨之增加。
選讀這篇文章的人還看了...
記者/劉閔,原文〈斷食後暴食 小鼠腸道發現早期腫瘤〉,本文由 科技島 授權轉載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