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擱問啊!馬偕建置「急診」行動資訊站 減少干擾臨床醫療情況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相信大家或自己的家人或多或少都有掛急診的經驗!「醫師說要空腹做檢查,那可以吃藥嗎?」「請問有說要安排住院,甚麼時候有病床?」「剛才有幫我父親抽血了,報告出來了嗎?」「我已經等很久,甚麼時候輪到我?」上述對話幾乎每天都會在急診裡出現。
正因為醫護人力嚴重不足的原因,致使急診室長期以來給人的印象不外乎人多擁擠,醫護人員除了緊急處理病人情況外,還需要面對許多病人或家屬的各式提問,增加了急診內溝通不良及醫病關係的緊張氣氛。
為讓就醫民眾及陪病家屬掌握治療情況,並減少對醫護人員不斷詢問所造成的干擾,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開發 App,以智能化系統輔助醫療方式,讓民眾「一指搞定」,解決這些疑問。
「馬偕急診行動資訊站 App」是由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內科主任蔡維德發想規劃,蔡維德表示,對於無法看一般門診卻有實際就醫需求的病人而言,急診的確是唯一途徑,此 App 可解決非屬需急救的病人在急診時常遇到的問題,並藉由整合看診系統及衛教資源的雙向資訊互動,改善病人就診經驗、解決重複性詢問,以期將急診就醫流程透明化,同時減少干擾臨床醫療的情況發生。
急診內科主任蔡維德說明「馬偕急診行動資訊站App」發想過程與計畫
此外,病人可以透過此工具在抵達急診前,完成預辦急診掛號程序,可先提供完整詳細的此次就醫情況及過往病史,抵達急診後,檢傷人員便可立即掌握病人主述原因,幫助就醫過程更加順暢。急診病人及陪病家屬透過點選 App 內容,或使用健保卡插入急診內任一數位電子看板,即可知道目前就醫狀態及檢查報告進度、照護團隊名單及醫師建議讀取的衛教資訊。
民眾至馬偕急診可以健保卡插卡方式了解看診情況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北馬偕急診室 107 年就醫總人次達 17 萬 3,777 人,為全國第三高,蔡維德表示,台北馬偕急診室平均每天有超過 300 位病人,全天候 24 小時皆有 10 位主治醫師駐點,包含 6 位急診內科、2 位急診外科及 2 位急診兒科醫師,分別在急救室及不同區域看診;根據資料顯示,急診檢傷分類仍以 3~5 級的輕中度病人占多數,為改善民眾的就醫經驗,導入智能化醫療並研發 App 的過程就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試圖將相關系統串接,並以人性化使用方式為出發點,改善急診混亂吵雜的刻板印象。
馬偕急診行動資訊App方便就醫民眾使用手機掌握看診情況
這款 App 是以急診內實際面臨的醫療流程問題著眼,站在病人角度的需求面所開發,幾項重要功能包括:
1. 提供急診即時人數:紅燈為 99 人以上、黃燈為 70~98 人、綠燈為小於 70 人。
2. 病人主述內容:採用預約急診掛號的病人可先行自述病史、過敏史,當到達急診時可透過檢傷再行確認,並同步轉入電腦系統中。
3. 同步訊息:病人可即時收到看診、報告進度或病情說明通知,以便與醫療團隊接洽。
4. 我的現況:針對就醫狀態(包括飲食、檢查項目安排、後續動向)、醫療團隊成員等。
5. 提供易得性衛教資訊:減少使用衛教資訊的紙張使用,讓病人可隨時透過手機查看衛教內容。
蔡維德表示,目前 App 已在台北馬偕推廣使用,未來將逐漸擴大至馬偕各分院,提供民眾更多元化的智慧醫療服務。
延伸閱讀
臺北榮總再創新紀錄 完成跨國跨醫學中心年紀最小活體肝臟移植紀錄!
圖片\文章來源:馬偕紀念醫院
精選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