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683
置頂

解決護士人力荒的針砭之道

解決護士人力荒的針砭之道-醫護人必知

 

 

 

 

 

 

 

 

彈性管理制度

兩岸醫情 文/編輯部 攝影/陳玉芝
一直以來,不乏媒體報導護士超時工作的現象;而醫療院所留不住護士的情況,也日益嚴重。此事因關乎民眾就醫品質及護理人員的工作權益,實不宜再漠視不理;落實一套彈性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已是刻不容緩。
醫院裡,忙進忙出的白衣天使,恐怕是前往醫院看診民眾,再熟悉不過的身影了;對老百姓而言,這群白衣天使,代表的親切、安全感。只是,對許多護理人員而言,他們實在累了,很難再樂在工作。何以至此?
時代轉變 護理人員樣貌應重新定義
 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醫院的管理制度卻依舊僵化,並沒有與時俱進。在護理領域投入四十年的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盧美秀指出,我們社會對「護士」有傳統的固定認知,那就是:任勞任怨,犧牲奉獻。這個認知是來自兩方面,一是民俗,另一則是宗教。
 盧美秀進一步說明,我們傳統的認知,把護士視為母親,護士照顧病人,就像是母親照顧孩子一般,似乎不需要多少專業,也不需要更高的學歷,反之,藥師、醫師的學歷要求較高,多半是大學;對於護士,似乎只要有愛心,就夠了。也因此,對護士的要求,就是護校就夠了;直到民國94年,政府才將護校升級為專科。
 至於對於社會對護士的認知,源自於宗教的背景因素為何呢?主要是來自修女形象。早期的護士,是由修女投入;因為,修女基於宗教信仰,投入照顧病人的護理工作時,強調的是服務的精神,修女們可以不吃不喝,也不計較薪水高低,強調的是對病人要有愛心。
 只是,時代演變,面對E時代的年輕人,恐怕不容易以這樣的道德標準,要求他們無條件地投入照護病人的工作。

E世代追求5F
 盧秀美以E世代的5F需求,說明現代的年輕人在職場上追求什麼,她說明,現在的年輕人自我意識強烈,主張多元智慧與價值,不支持一元化與中央集樣的價值觀,同時,具有極強烈開創事業的渴望。這些特質,使得E世代在工作中追求所謂的5F,那就是:Fun、Future、Friendly、Fast、Fair等。
 對照傳統對護士的認知,與E世代的特質,明顯具有強烈衝突,這個衝突發生在醫院場域,就出現留不住護理人員的情況。盧美秀說明,目前,新進護理人員三個月內的離職率達57%;而留下來的護理人員,在惡劣的勞動條件下,也很難樂在工作。
 盧美秀強調,護理人員在第一線接觸病人,如果,醫院無法力求打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無法得到應有的合理報酬、肯定和成就感,如何讓這一群第一線的護理人員為病人提供好的醫療服務,最後,損失的是民眾的權益,甚至是人身安全。如果,只是一昧地用傳統的舊思維要求護理人員犧牲奉獻,恐怕不切實際,也達不到效果。

取得執照 卻不願投入
 除了留人不易外,護理職場的吸引力也不足。盧美秀指出,台灣至2012年12月底,全國護理人員領照人數24萬人,而實際執業人數只有14萬人,執行率約59%,遠低於加拿大及美國;表示許多人雖取得執照,卻不願意投入。盧秀美認為,具有護理背景的人,深受其他服務業如旅遊業、保險業,及醫療、健康食品銷售等歡迎,護理人員的勞動環境若不能快速改善,護士荒的情況將愈來愈嚴重。
 盧美秀指出,落實護病比及一套「彈性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對於解決醫護人員不足問題,均是良方。盧美秀表示,我們曾於2006年前往日本考察觀摩日本醫療管理系統「護病比」的作法;日本醫療院所在落實這一套「護病比」制度,並與護理費給付連動後,護理人員人才流失的情況大為改善,服務年資逐年延長,由未實施護病比前的9.1年,延長至14.8年,再到15.7年。相較於台灣自2009至2011年,護理人員的年資平均在6~7年,日本在實行「護病比」制度後,護理人力穩定許多。
 除醫病比外,一套彈性管理制度也有助於舒緩人力荒。盧美秀建議各醫療院所的護理長應建立人才庫,打破傳統制式的人力應用,以彈性方式聘雇臨時人力,也是重要對策。

文章來源:兩岸醫情
更多即時、豐富的醫療情報,請加入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