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無效心臟停止!急診室施以「ECPR」鬼門關前搶回他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團隊以ECPR結合「心肺復甦術」及「葉克膜」搶救成功
一名約 70 歲男性病患因為心臟瓣膜問題造成心衰竭及急性肺水腫,送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搶救,到院時已經呈現呼吸衰竭,經緊急插管仍無法將血氧提升,隨即失去脈搏心跳停止,急診室立即啟動 ECPR 流程(ECPR=ECMO+CPR,葉克膜和高品質心肺復甦術),急診室主任游俊豪和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率領醫護人員,20 分鐘成功維持該病患生命徵象,讓病患有機會接受後續的心瓣膜修補術。
急診室主任游俊豪指出,最近天氣多變化,病患因為心血管疾病而就醫者明顯增多,目前本院急診科與心臟外科團隊已經合作搶救數名心跳休止患者,日前也舉辦了 ECPR 高擬真工作坊強化團隊能力,並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力求在最短時間將 ECPR 提供給合適的心跳休止患者,以利銜接後續的醫療動作,提升存活率以及整體存活品質,也提供 24 小時緊急心導管,百分之百在 90 分鐘內打通血管,把握黃金搶救時間。
(示意圖,翻攝自JEMS)
游俊豪表示,根據統計,心跳停止發生在到院前,最終急救存活率大概 2~3%,如果心臟停止發生在醫院內,透過即時高品質 CPR 搶救存活率大概 20%,如果再加入葉克膜並持續高品質 CPR 搶救,存活率可提高到 40%,ECPR 明顯改善病患存活率。
游俊豪表示,CPR(心肺復甦術)是指在心跳休止的患者上,利用胸部按壓迫使血液流動,搭配擠壓進入肺中的氧氣,使些許充氧血流可以灌注重要器官如腦和心臟,延緩缺氧傷害,並期待心臟能夠因此恢復正常搏動。ECMO(俗稱葉克膜)是指用導管與幫浦將患者缺氧靜脈血液引出,利用氧合機使血液攜帶氧氣,再來用導管將送回充氧血,以維持器官氧氣供應。結合上述兩者發展而來的心肺復甦術是 ECMO-CPR,簡稱 ECPR。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主任游俊豪醫師(翻攝自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粉專)
在特定的患者族群,因心臟或肺衰竭因素,具有可治療病因、立即接受高品質 CPR,以及能夠快速接上 ECMO 狀況下,ECPR 已被證實可以提生存活率以及減少後續腦部損傷。ECPR 是目前國際趨勢,也是台灣各大醫院急診努力發展的目標。雖然效果顯著,但 ECPR 付出的代價也非常高昂,除了需要有足夠的團隊人力、物力、空間與相關操作經驗之外,由於 ECMO 本身的侵入性以及後續嚴重併發症,在使用ECPR前需要謹慎全盤評估合適性以及相關利弊。
文章 \ 圖片來源: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