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拜託妳可以不要變成歐巴桑護理師好嗎?
我曾經親眼看過一個學姐,把病人家屬送的兩盒各是多種口味的綜合鳳黃酥,自己拼裝成一盒完整的純鳳梨酥,然後把有蛋黃的全部打包帶回家,留下一盒她不想要的在護理站給其他人分,她可能過於專心在重新分配,沒看到我在門外的過於震驚的眼神。
也或許,就算萬一她看到了,也會理直氣壯的說:「我有留給大家分」吧?總之,就像去菜市場買菜,非要多跟老闆要蒜、要蔥才覺得自己有精打細算,
Photo by jodie covington on Unsplash
四、一切隨緣,事情搓搓就打算過了
而真正成為歐巴桑的經典特色,是百年如一日。
你可以明確地感受到他停留在原地的感覺,而這這種畫地自限,會從露出「得過且過」的氣息開始。
每當有新的醫療 SOP 公佈,第一個念頭不是「喔,新的研究?讀看看!」,而是「好麻煩」,希望每天做的事都跟昨天、去年一樣,不需要重新背口訣、不想知道新藥上市、不想知道新政策的影響,而當有學弟妹拿著學校學的新知識詢問為何與臨床落差,歐巴桑就會放大絕招:
- 「學姐都是這樣教的!」
- 「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 「常規就是這樣寫的!」
接著就會跟其他歐巴桑們一起擺起歐巴桑的第五大特徵-認為「一代不如一代」。
五、感嘆「一代不如一代」,永遠比不上自己這代
是的,因為自己不想前進的歐巴桑心態,當然也希望其他人都不要前進,不然大家都衝到前面,怎麼維持自己的「學長姐」尊嚴呢?
於是乎,檢討學弟妹的「態度」成了歐巴桑的第一要務。
檢討學弟妹的態度,當然要拿自己曾經被學長姐虐待的新人血淚史做對比,像是「以前假很少,放四天就不錯了!」、「以前都不能比學姐早走!」、「以前那能請假?」、「以前學姐電那敢回嘴?」、「以前學姐肯教我們都感謝萬分!」……。
基本上內容跟懷念精神醫學暗黑史時期,要把病人關在龍發堂的等級差不多,哈嘍!請擺脫你的斯德哥爾摩情節,別再把不合理、不合時宜的非人性對待,當做是訓練了。
跟著時代潮流走,調整觀念,是對他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歐巴桑成型不看年齡,看心態
其實,很多臨床沒兩年的學弟妹,也很快就有這種歐巴桑氣味,那是一種不考慮別人又不想前進的氣息,相對的,也很多很認真過生活的學長姐,即便年過五十,還是能夠在他們身上感受旺盛的生命力。
歐巴桑說穿了跟年齡無關,跟心態有關。
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常會當自己家一樣自在,但別忘了,護理師是一個職業、護理是一份工作,在工作職場該有的樣子,不會因為自己資深就可以隨便。如果擔心自己變成歐巴桑而不自知,也許每兩年就計劃換個單位、換個職稱,讓自己一直處在半生不熟的新鮮狀態吧!
看了這文章的人,也看了...
※ 本文由 白色天空 授權轉載,原文《同學,妳可以不要變成歐巴桑護理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