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專訪】血糖超標就是糖尿病?打胰島素會洗腎?把握治療時機,血糖才有機會逆轉勝
文/照護線上編輯部
看診後回到家,王先生告訴老婆說:「醫師叫我要開始學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王太太驚呼一聲:「什麼!聽說打胰島素打到後來會去洗腎、截肢耶…」
「不是這樣啦!」王先生回答:「衛教師說,要趁現在把血糖控制好,之後才不會搞到腎臟壞掉、或糖尿病足。」
「真的嗎?」王太太依舊遲疑著。
聽到施打胰島素針劑,總讓患者與家屬有諸多遲疑,究竟胰島素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它?請控糖專家來解說。
胰島素是身體本來就需要的荷爾蒙
奇美醫院內分泌科田凱仁醫師表示,胰島素是一種由胰臟分泌,人體不可或缺荷爾蒙,其功能是幫助葡萄糖進入體內細胞。在我們進食、消化之後,葡萄糖會由腸道吸收進到血液中,也就是所謂的「血糖」。胰島素能促使身體細胞吸收血糖,使血糖濃度下降,並讓葡萄糖成為肌肉、腦部等各個器官的燃料。
「假使身體的胰島素不足、或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差,血糖就會居高不下,」田凱仁醫師提醒大家:「超標的血糖,等於讓器官泡在糖水之中,會持續造成各種器官的損傷。」
不能靠感覺,血糖超標不能拖!
究竟血糖多少叫做超標呢?田凱仁醫師解釋,目前常用的幾個診斷標準,包括空腹血糖值超過126 mg/dL,口服葡萄糖測試兩小時後的血糖值大於200 mg/dL,或抽血檢查醣化血色素(HbA1C)數值超過6.5%,都叫做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可能表現出「三多一少」的症狀,變得吃多、喝多、尿多,體重反而下降。然而,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有些人在被驗到血糖過高時,還會質疑的說,「我都沒有不舒服,為何要吃藥?」
田凱仁醫師指出,若檢測到血糖值超標,醫師會請患者調整飲食內容,並增加運動。假使血糖仍舊很高,就得使用藥物降下血糖。會建議患者服藥,通常不是為了治療症狀。因為糖尿病相關症狀,往往要在血糖值很高,甚至高到3、400 mg/dL時才會出現。糖尿病初期,血糖通常沒那麼高,需要靠檢驗才曉得。然而,即使沒有症狀,超標的血糖已經在持續侵蝕破壞我們的身體。高血糖可能造成血管損傷,連帶使各個器官受損,像是視網膜病變、視力愈來愈差、腎功能下降、或神經病變、手腳麻木等。
血糖超標千萬不能靠症狀來感覺,為了避免慢性併發症,一定要趕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