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239
置頂

真能「減害」?4大關鍵爭點,看電子煙的健康疑慮

這幾年間,走過車站或醫院外頭,癮君子們從人手一根紙菸,悄悄換成外型時尚、新潮的電子煙。這種新型菸品標榜沒有臭味、不含焦油,抽起來還有香味。「呷這个卡好!」電子煙被業者大力推崇比抽傳統紙菸健康,甚至宣稱可以戒菸,改變了抽菸者的樣貌:有人從此戒菸轉抽電子煙,也有人紙菸、電子煙同時使用,更有許多年輕人從一張白紙,就此踏進煙霧的世界。

真能「減害」?4大關鍵爭點,看電子煙的健康疑慮-#英國
▲電子煙專賣店的店員正在進行電子煙具的維修調整。(攝影/張家瑋)

文字/陳潔  攝影/張家瑋、何柏均、余志偉  共同採訪/李雪莉、何柏均

這幾年間,走過車站或醫院外頭,癮君子們從人手一根紙菸,悄悄換成外型時尚、新潮的電子煙。這種新型菸品標榜沒有臭味、不含焦油,抽起來還有香味。「呷這个卡好!」電子煙被業者大力推崇比抽傳統紙菸健康,甚至宣稱可以戒菸,改變了抽菸者的樣貌:有人從此戒菸轉抽電子煙,也有人紙菸、電子煙同時使用,更有許多年輕人從一張白紙,就此踏進煙霧的世界。

回頭來檢視,電子煙究竟能不能達到減害效果?抑或如同紙菸有諸多害處?《報導者》 多方採訪擁煙者、醫師、學者,整理出4大爭論的關鍵,試圖釐清各自論點,了解傳統紙菸與電子煙對健康的影響與疑慮。

(本專題系列報導裡所稱的新型菸品,泛指市面上常見的電子煙與加熱菸。提醒您:抽菸有害身體健康。)
 


2020年12月,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出現了一名讓治療團隊傷透腦筋的青少年個案。

「15歲男學生,發燒、肺炎住院,X光檢查發現肺部有點狀、瀰漫性症狀,當時我們不以為意,認為症狀就是一般感染肺炎,卻怎麼治療都沒有成效,」中山附醫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從事多年菸害防制工作的顏啟華回憶。

「我們連其他感染症、愛滋都驗過了,卻都沒看到病患有好轉的跡象,」顏啟華說。後來,因青少年身心不穩定,醫院在照會身心科看診後,意外發現青少年有使用電子煙,時間長達4年之久,等於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抽。

中山附醫參考2019年美國因電子煙造成的肺損傷事件(Electronic Cigarette or Vaping Product Use Associated Lung Injury, EVALI),嘗試透過類固醇治療,結果不到兩週,青少年就逐漸好轉、出院。

這起案件,被醫界視為台灣第一件,因吸食電子煙而造成肺部損傷的案例。

顏啟華說,主責菸害防制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高度關注此事,第一時間就來詢問,也發函通知醫界,要求醫院若收治吸食電子煙、出現肺損傷的個案,就必須通報。

電子煙造成的肺部傷害,開始受到醫界重視,又陸續出現疑似因吸食電子煙而入院的患者。從2020年12月至今,台灣已通報4件,包含使用電子煙造成肺傷害的高度可能個案、加重或誘發氣喘等。同時,電子煙也正掀起醫界、民間團體與擁煙者的論戰。

爭點1:科學證據仍在研究中,電子煙「減害」未定論

「了解不誤解!英國公共衛生部(Pubic Health England, PHE)發布研究結果:有證據表明,電子煙比尼古丁替代療法更好!」

這是電子煙專賣店「HC Vape 永昇蒸氣」Facebook粉絲專頁上宣傳電子煙的貼文標題。

業者在網頁上大力宣稱:「英國已建議吸菸者改用電子煙產品,藉此幫助戒菸,但不吸菸者不應使用電子煙」;「電子煙比香菸少了許多有害化學物質,但並非沒有風險」;最後寫下「請大家好好轉發給各大『大醫生』和『官爺』們好嗎?」,擁煙業者與醫界、政府抗衡意味濃厚。

一傳十、十傳百,業者推廣的「電子煙可減害」訊息逐漸成為使用者接觸電子煙的第一印象。這個說法來源,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英國公共衛生部發布的評估報告,指出電子煙對健康的傷害,比傳統紙菸少了95%。

英國公共衛生部引用的「減害95%」說法,來自2014年英國另一份研究報告。報告透過菸害專家學者們進行的「問卷調查」,由他們評價傳統紙菸、電子煙等物質的危害程度,結果紙菸得到99.6分、電子煙僅4分,報告結論「電子煙危害比紙菸少了95%」,就此被廣為流傳。

知名醫學期刊打臉:減害研究作者之一,曾是電子煙商顧問

但這份報告出刊後也引起其他醫生的質疑。2015年,醫學四大期刊之一《刺胳針》(The Lancet)刊登社論,指出這份報告兩個問題,一是針對各物質的健康危害定義,沒有提供一致的標準,以致專家對不同物質的危害程度定義不一;另一則是在聘僱專家時,沒有正式的審核標準。意即是透過少數、不具代表性的專家,來對沒有明確危害標準的產品進行評分,進而得到結果。社論中也認為,英國公衛部門立刻採用這個結論顯得太過倉促。

該篇《刺胳針》社論更進一步揭露,在此報告裡做出減害說法的作者之一,曾擔任過電子煙商的顧問,該篇報告審核編輯則在結尾加上聲明,報告內容可能有「潛在利益衝突」。

面對業者不斷推廣電子煙減害說,台灣的主管機關衛福部也曾正式回應,認為該報告並非化學檢驗分析,或動物毒理試驗結果,參考價值不高。直到現在,電子煙減害與否的論戰,各國醫學界並沒有因此停歇。

各國對減害並無共識

真能「減害」?4大關鍵爭點,看電子煙的健康疑慮-#英國
▲電子煙吸引年輕族群使用,業者以減害、幫助戒菸作為宣傳,但各國對於電子煙能否減害仍無定論。(攝影/張家瑋)

傳統紙菸透過燃燒菸草,產生上百種有毒物質,其中最讓人詬病的就是焦油(菸草燃燒時產生的黑色黏稠物體,會致癌,是紙菸中最常被提及的危害物質之一),除了染黃吸菸者手指、牙齒,更大量累積在肺部,造成肺癌。

而吸食電子煙則有完全不同的機制,透過電力裝置加熱煙油,並將煙油轉化成煙霧吸入人體,這種非燃燒菸草的方式,不會產生致癌的焦油成分。

對於吸菸人口高達600萬人、每年因菸害死亡超過7萬人的傳統吸菸大國英國來說,有著迫切的菸害公共衛生危機,於是英國公共衛生部在2021年最新電子煙評估報告中表明:

「抽菸是造成民眾死亡、影響健康的最大單一危險因子,若有適度管理,且由政府戒菸服務中心提供電子煙,在尼古丁劑量也有限制的前提下,使用電子煙取代紙菸,可以減少人民吸菸量,並達到減少菸害的重要效果。」

電子煙減害的論述在國際上並不是共識,英國對電子煙的態度是相對開放,但有些國家如新加坡卻完全禁止。

對新型菸品管制相對完善的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 CDC)研究指出,「電子煙危害比香菸小,若能完全取代香菸、其他菸草產品,就對吸菸者有幫助。」但仍語帶保留的加上註解:「電子煙是很新穎的產品,科學家們還需要更多研究與觀察,才能了解電子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國內少數做過電子煙動物研究的陽明交通大學藥理學研究所副教授王湘翠指出,根據目前的短期研究來看,若使用者從傳統紙菸完全轉換到電子煙,除了尼古丁以外,其他的傷害確實比紙菸來得少,但目前依然沒有長期研究。現在仍有多國政府、醫界無法百分百斷定電子煙優於傳統紙菸。

減害應從科學角度檢驗

前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局長、現為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教授、專長毒理學研究的李志恒認為,傳統紙菸跟電子煙的施用方式和原理都不同,實驗技術上無法定劑定量做測量,進而難以比較兩者吸進人體的菸草、煙霧量所造成的傷害孰多孰少。

李志恒認為,對待電子煙等新型菸品,應整體檢視成癮性、毒性、致癌性等各方面對身體的危害。「但目前業者都強調電子煙比傳統紙菸少了燃燒後產生的致癌物質,因此可以減害。這樣的數據並不完整,電子煙一樣有尼古丁成癮問題,而尼古丁也需要溶媒產生揮發作用來吸入,過程中常會產生新的毒性物質等,這些問題都要並重來看,才能真正解讀電子煙對人體的健康影響。」

真能「減害」?4大關鍵爭點,看電子煙的健康疑慮-#英國
▲高雄榮民總醫院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薛光傑認為,電子煙使用者很難完全替代紙菸,往往會變成雙重使用。(攝影/張家瑋)

從醫學角度,「減害」的解讀也不同。高雄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薛光傑說,就算只是極低的有害物質劑量,吸食電子煙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如致癌物下降9成,這不代表對人體的傷害也少了9成;或許剩下的那1成毒性,就已能造成問題。」

薛光傑觀察到許多吸食電子煙的人,多數都採雙重使用(Dual use)──即電子煙、紙菸兩個都抽,極少數完全轉換成電子煙。薛光傑認為,雙重使用囊括了兩種不同毒物來源,對身體危害高於單一菸品,更不可能減害。

爭點2:煙油成分不明,難確認安全性

電子煙最主要的健康疑慮,來自於對煙油成分的未知。

「2012年,第一代電子煙問世時,尼古丁、毒素確實很低,雖然低毒素會減害多少無法證明,但這原本是一個機會,也許可以再找出新的減害產品(指無法另外填充的封閉式煙油),」薛光傑說,但是電子煙開始快速發展,第二代、第三代之後的煙油,可以開放性填充煙油,成分變得十分複雜,尼古丁越加越重,甚至有添加新興毒品的風險,電子煙已經「回不去了」。

多數消費者透過網購取得煙油,產地、成分多半沒有標示。連鎖電子煙專賣店沃德維普國際總監李浚豪說,多數網路販售的煙油,很多都是賣家個人製造的「車庫油(非製造工廠,個人在自家車庫就能調製)」。非標準化的製造過程,讓每一罐煙油都有不同成分比例,也難以確認煙油裡添加了多少物質。

真能「減害」?4大關鍵爭點,看電子煙的健康疑慮-#英國

更糟的是,負責菸品健康風險評估的衛福部國健署在電子煙不被認定是菸的情況下,並沒有電子煙油的製造規範,只能管制是否含有尼古丁,讓電子煙品質只能透過電子煙業者「各自表述」,也無法確定煙油是否會造成健康危害。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