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員工「快樂」起來 可大大提高企業獲利
文/ 邱永林
來源/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HR知識中心
許多上班族工作一段時間就蠢蠢欲動想跳槽,在曾經的諮商個案中,也有許多是因為面臨生涯危機而上門求助的。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資深講師 邱永林指出,仔細分析這些人想要換工作的原因,發現「金錢」只佔了很少部分的原因,最主要的因素還是他們強烈感受到工作所帶給他們的「不快樂」!
EQ書中也曾說:「成人生活中大約80%的『成功』,來自於自我的情緒或壓力管理能力。」到底面對這樣激烈競爭的工作環境,上班族真的還能快樂的起來嗎?目前許多人喊的響亮的「樂活」(LOHAS)只是一句好聽的口號嗎?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針對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客服中心員工進行研究。他們發現,不論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都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但正面情緒的影響更加強烈。最重要的是,她們發現與工作以外所發生的事件比工作時所發生的事情,對員工的情緒以及工作表現造成的影響更大。
帶著惡劣情緒來上班的員工每小時接聽的電話數量較少,工作態度也不是非常積極。反之,那些帶著愉快情緒來上班的員工,每小時接聽客戶的電話的次數更多,其中原因可能是他們需要休息的次數較少。而心情越是愉快的員工,將電話轉接給上級督導的次數也越少,意味著客戶已經從這群快樂的員工這邊獲得滿意的答覆了。
邱永林說明,這個結論表明企業可以通過幫助員工應對私生活中影響情緒的事件來改善員工的工作表現,譬如告訴員工在上下班途中遭遇騷擾應當如何應對,或者為家庭問題提供諮詢服務。
行銷專家告訴我們,損失一名顧客的原因,有70%跟EQ有關。例如,對於該公司的客戶服務不滿意。相信許多人有類似的經驗:你興沖沖地走進一家店裡,想挑選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於是向店員詢問了一些問題,結果卻被店員粗魯不佳的態度破壞了購物的興致,不但發誓自己以後永遠不買這個牌子的東西,還到處宣傳自己不愉快的經驗。這個例子說明了顧客對某樣產品的情緒經驗,會影響對該品牌的忠誠度。而顧客的忠誠度,又跟企業的獲利能力大有相關。
在長期諮商企業中、高階主管的經驗中發現,這群企業精英的生涯發展若遭受挫折,75%的原因可歸因為情緒管理能力不足。例如:處理人際問題的能力不足、無法適應變革、無法被人信任…等。要讓這群企業金童變的更快樂,企業老闆得拿出辦法來。知名國際大型銀行曾要求部分的財務顧問接受一系列情緒管理訓練。訓練成效顯示,接受此項訓練的財務顧問比未曾接受訓練的同儕,業績表現高出18.1%。今天,所有新進的財務顧問,都必須接受為期四天的情緒管理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