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649
置頂

【震旦月刊】建立企業當責核心價值 確保落實執行效率

來源/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HR知識中心

每到月底,企業各部門就開始訂定下月目標;每到年底,中高階主管甚至編列預算尋求外部顧問協助,畫出策略地圖以訂出年度營運方針,但在事後檢討時,發現不管是部門整體營收,或同仁的績效達成率,常與訂定時的理想有一定程度的落差,不禁讓我們思考,是否企業在推行管理制度出了問題,還是有其它因素影響了每一位同仁,由下而上使得組織的營運目標無法達成?

 

以威信領導創造凝聚力

在探究執行力不彰之前,企業的中高階主管不妨思考領導哲學是否適切,以近年來在學術界和社會各界影響日益擴大的「僕人式領導」看來,首先要區分威權(Power)與威信(Authority),所謂威權指的是一種能力,運用職位或地位,不顧別人意願,強迫他們照著你的決心行事;而威信指的是一種技能,運用影響力,讓他們心甘情願照著你的決心行事。身為領導者,必須先區分威權與威信,再學習發揮影響力,思考如何去影響同仁,唯有讓他們願意奉獻心力、才能以及創造力,才有機會提高執行力以成就企業大局。

 

而現今許多企業也開始觀注同仁的「凝聚力」,也就是每位組織成員在工作中的和諧程度,當同仁充滿凝聚力進行工作時,不論是肢體、認知或情感都會全力發揮並充分表達自我,會樂意為公司的成功做貢獻,願意無條件投入他們的工作,包括投入額外的時間、腦力和精力,以研究成果看來,企業凝聚力最高的前25%和最低的後25%,營業額差上43%,利潤成長差上16%,客戶滿意度高上60%,員工離職率更是降低10%,以適切的領導手法創造和諧的管理氛圍,將有效促使同仁績效目標精準達成。

 

負責(Responsibilityvs當責(Accountability

執行力提升之前,要先弄清楚責任的兩個層次,以負責來說就是「執行責任」,有責任確實執行被交付的任務,是對自己所訂下的承諾;以當責來說就是「成果責任」,不管怎麼做,有責任在成果上達成目標,是對別人所訂下的承諾,所以當責不只對自己負責,也對別人例如老闆、同事、部屬或顧客等負責。另外負責是有義務採取行動或有所產出,而當責則是有義務確保這些責任能交出成果來,所以當責(Accountability)的責任感比負責(Responsibility)更高更大,也更具自主性。在目標與結果之間可能產生的落差,也就是「執行力」是否落實所造成,沒有掌握當責執行的團隊便無法使結果超越原先預期的設定目標。

 

而企業當責執行力不足,有可能是管理者沒有當責的跟進,在大的方向可能是對政策執行不能堅持,常常虎頭蛇尾,小的方面可能是有做但沒檢查,或檢查工作時跟進不力;再來就是制度公佈時不夠嚴謹,有些方案尚未達到充分共識就公佈,缺少針對性和可行性,或者過於繁瑣不利於執行,導致政策變換頻繁連續性不夠;另外若在執行的過程中,作業流程過於繁瑣,當企業成功發展時,常常流於只注重形式,導致官僚化且會離客戶更遠;而在當責執行過程中缺少良好的溝通協調、問題解決能力及缺少科學與當責的監督考核機制,也會使企業執行力不足,最後若企業的獎勵制度未和執行力連動,也將使當責文化無法成形,進而影響執行力的落實。

 

提高當責執行力的構面與重點

想要提高當責執行力,可由四大構面開始著手,首先是「心態」,例如角色認知、正面思考、價值觀及性格等;再來是「工具」,例如KPISOP或規章制度的訂定與管理等;「能力」則是包含了問題解決、溝通或協調等;最後在「流程」的部份,指的則是策略、人員及營運等,此部份可以運用工作管理的「PDCA」循環,就是由P計畫(Plan)、D執行(Do)、C查核(Check)及A改善行動(Action)四大步驟所構成一連串追求改善的過程,在PDCA不斷循環時,改善後將會帶來新的作業標準,新的作業標準不久後又成為下一階段的改善目標,不斷循環改善就能更接近完美。

 

另外要提高當責執行力,可檢視以下重點:

 

一、設立清楚的目標和實現進度表

企業在訂定目標時應依循SMART法則,依序是S:明確的(Specific)、M:可衡量的(Measurable)、A:可實現的(Attainable)、R:合理的(Reasonable)以及T:具時效性(Time-based),且當目標一旦確定之後,一定要層層分解落實至企業每個階層。

 

二、找到合適人才並發揮個人潛能

執行的問題實際上就是人的問題,因為最終仍是由”人”來執行企業訂定的策略,Jim Collins在《從AA+》一書中,特別提到「人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對的人才是。」,企業要能辨識人才並有妥適的離汰機制。

 

三、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規章制度

企業組織規模壯大之後,只能通過規章制度來約束,規章制度是對組織執行力的保障,企業必須要建立「制度化」、「流程化」與「標準化」的管理規章,這絕對是企業成功必備的首要課題。

 

四、以當責真誠的企業文化進行溝通

調查顯示,企業當責執行力的問題有70%是因溝通不力造成,也代表有70%的問題可以透過溝通得到解決,企業文化應傳遞每個人從自身做起,看到別人優點學習吸收,看到不足之處也能善意提醒,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激勵。

 

五、打造有效的績效管理激勵體系

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最終目的就是要進行績效管理,運用明確公平的績效指標才能使獎酬具激勵性,且能引導同仁做對的事情並主動創造績效,唯有做對事情、給對獎勵、設對職涯,才能將人力資源管理進一步向上提昇。

 

建立優質團隊的協調溝通文化

優質團隊,必須在「共事」、「共式」與「共識」達到平衡,而「優質」的定義,無非是效能(做對的事)+效率(把事情做對)與產出(績效與損益),企業團隊運轉與執行力落實時,也必須仰賴各部門的分工合作,此時往往需要跨部門的協調與溝通,以各自的立場出發,但最終仍能找出彼此或團隊最好的決定,這就是在進行溝通時期望對方能產生的最好回應,當然溝通技巧也隱含著處事智慧,必須回到誠意、尊重與關懷的原點上,才能贏得信賴並達成共識,確保執行成效。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曾說:「當領導人和當淑女其實沒什麼兩樣,如果你老是要提醒別人你是,就證明你根本不是」。領導者若能不用威權帶領團隊、能成為深遠影響同仁的關鍵角色、能讓同仁心甘情願赴湯蹈火,就能潛移默化型塑當責執行力的正面能量,引領團隊為企業創造無法想像的絕佳績效。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