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勞資雙方 搭建溝通橋樑
唸書、婚姻、工作一路通 順利融入臺灣社會
從大學、研究所都一路在臺就學的新移民林嫒婷,很幸運的在臺灣遇見真命天子,所以婚後也就繼續留在臺灣工作。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畢業的她,有鑒於近來臺灣勞動力短缺,需要引進外籍看護,決定利用本身所學,投入外勞仲介的工作,再加上原生國馬來西亞是一個融合多元文化的國家,擁有語言優勢的她,工作時更是如魚得水。
「我不太喜歡一直坐在辦公室,我喜歡的是跑來跑去的工作。」嫒婷表示外勞仲介需要親自拜訪客戶家庭,了解外勞的工作狀況,因此她工作的機動性高,別於一般上班族,相當符合她行事不喜歡受限制的個性。
外籍勞工文化差異大 雇主搞不懂
實際去拜訪雇主,嫒婷發現許多雇主不太懂回教國家的差異,嫒婷說「像最近雇主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外勞都不吃飯?」嫒婷只好向雇主解釋回教齋戒月的由來,齋戒月是回教國家的年度盛事之一,依照可蘭經記載,每年的齋戒月是在回曆九月,第一次新月出現時就是齋戒月的開始,共為期一個月。齋戒月期間,從每天日出到日落的這段時間,回教徒不得飲食、抽煙。穆斯林通常在凌晨兩點吃完一天中最後一餐,一直到要黃昏日落時才可以開始飲食。解釋清楚後,雇主雖然不能理解,但總算比較釋懷家中外勞的怪異行為。除了齋戒月外,回教徒每日的朝拜也容易引來老人家的反感,嫒婷說:「老人家會忌諱外勞穿金又穿白,感覺好像是披麻帶孝,所以相當不能接受。」所以這方面,嫒婷只能跟外勞溝通,建議若家中有老人家會介意,只能拜託外籍看護在老人家休息或者不會看到的地方朝拜,以免引起雇主的反彈。家有家規,老人家也不太願意為了看護改變既有習慣。
勞資認知有差異 溝通協調化衝突
身為外勞仲介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勞資雙方相互抱怨,雇主指責看護的不用心,看護也覺得雇主無理,遇到這種情況,就只能充當勞資雙方的垃圾桶。嫒婷說勞資雙方面都有自己的想法,她能做的也只有找出雙方面都能接受的平衡點。「說真的勞資雙方發生什麼事,我也不是真的完全能掌握,畢竟是勞資雙方生活在一起,我能夠做的,只有謹慎用詞,盡量說些好聽的話。」嫒婷說不斷地溝通協調,考驗自己的談判技巧和溝通能力,不但可以磨練自己成長,也可以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讓更多的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