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4560
置頂

前護理師寫給「媒體與醫療從業人員」的一封信

前護理師寫給「媒體與醫療從業人員」的一封信-社群媒體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文/Patty Chou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叫做《當白袍遇上麥克風》,書中的內容主要敘述媒體記者和醫者(含科學等學者)之間的差異和對彼此的不能諒解。然而,當白袍遇上麥克風,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若你站在醫者的角度看媒體,會覺得很多記者不夠聰明,又不做功課,導致在採訪的時候聽不懂專業術語;若換站在媒體的角度看醫者,則會覺得很多非人文科系出身的醫療從業人員不知道如何面對鏡頭,如何與媒體合作。 

醫病關係要能雙贏,媒體的加入是一個關鍵,可謂成也媒體,敗也媒體。為什麼這麼說? 隨著血汗健保、醫療崩壞的議題越演越烈,這幾年臉書上出現越來越多相關的 NGO 粉絲專頁,姑且不論主流媒體是否還有過去的影響力,在網路時代,積極經營社群平台,就是一種媒體的操作。 在日本,醫療崩壞是一個很大的議題,議題之處,就是商機,有不少人藉此賺錢。

據我這 4 年的觀察,醫療崩壞的議題在台灣越演越烈,但是還沒有到真正「商機」的程度,所以大部分會「自主」關心這類議題的媒體從業人員,就好比五大科醫護人員一樣,吃力不討好,從來都不是爽缺。好的醫療從業人員需要媒體、民眾的保護,好的媒體從業人員同樣也需要醫療從業人員和民眾的保護。 

現在身為業餘媒體從業人員,我想給媒體人及醫療從業人員一些建議: 

前護理師寫給「媒體與醫療從業人員」的一封信-社群媒體
Business photo created by katemangostar - www.freepik.com

【媒體篇】(含醫療相關網路社群媒體) 

一、醫療本身是一個無邊界的專業,將醫療轉換成一般民眾所能理解的文本(包含圖文)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除了需要長期關注醫療相關議題、吸收醫療知識(可從坊間簡單的診間故事集入門),更重要的是,要跟醫療從業人員進行充分的對話及溝通,相互了解彼此的語言和立場,才能順利消化第一手資料,將其「醫普」(註:類似科普的概念。意旨將一般閱聽眾眼中艱澀、冰冷的醫學文字,在不失真的前提下,轉換成普羅大眾都能夠理解的訊息。)。 

二、若能夠透過「醫普」的過程,降低醫病間的資訊不對等,民眾對醫療端的信任感自然會增加,醫病關係可望漸漸恢復。 

三、有些民眾並不是真的仇醫或不願意體諒,而是單純因為資訊不對等,導致根本不知道應該同理以及該如何同理。若能藉著媒體的傳播,在能力、權力所及,降低雙方之間的資訊不對等,民眾一旦知道自己是被同理的,自然也會願意同理醫療從業人員。 

四、在發送任和訊息前,要確保自己知道後果的輕重,若知道對醫或是病方有任何不公平的傷害,應該修正用字或是切點,或是直接避免,否則將會把過去經營的醫病關係毀於一旦。 
 

【醫療從業篇】 

一、平日就與信任的媒體從業建立良好的關係,若有重大議題需要在主流媒體上露出、宣傳,比較不會被媒體誤解,也較容易及時有版面。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