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494
置頂

真的假的?台灣人曾在WHO做出重大貢獻?

228事件中受害的父親,引導林宗義從台灣走向世界

成長於日本時代,留學東京帝大的林宗義,在戰後回台創立台大精神科,彼時台灣在精神醫學領域猶如一片荒漠。據他回憶,由於醫院屋頂在戰爭中損毀未修葺,若遇下雨,看診時需要護士一面幫忙撐傘一面看病,而日本人留下的圖書資料也幾乎完全泡水腐爛,在沒有同儕師長可請益的情況下,父親林茂生──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當時也協助國府接收台北帝大,代理台大文學院院長一職──成為時常感到孤立無援的林宗義唯一的傾訴和請教對象。

1947年3月11日,林茂生被國府特務帶走祕密處決,成為228事件後被清算的諸多台灣菁英之一。面對家庭巨變,林宗義將悲憤轉化為探尋未知世界的動力。
 

「父親的死,卻反而使我覺得應該透過精神醫學和心理衛生工作,來解釋說明人類社會的矛盾以及人際關係的不合理性,並且假設有可能,決心願意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貢獻我自己。」


他在1979年以日語出版的自傳《精神醫學之路──橫跨東西文化》中如此寫道。
 

任職WHO期間,為思覺失調診斷做出重大貢獻

正式進到WHO之後,林宗義充滿雄心地提出「精神醫學的流行病學及社會精神醫學10年計畫」(Ten Year Plan in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and Social Psychiatry),在日內瓦實際任職的5年期間(1965~1969),他猶如懷抱宗教使命感的傳教士,在世界各國醫療與研究單位間穿梭協調、整合資源,橫跨已開發到開發中的9個國家,包括英國、美國、丹麥、蘇聯、捷克、奈及利亞、印度、台灣與哥倫比亞,進行名為「精神分裂病國際先驅研究」(International Pilot Study of Schizophrenia, IPSS)的龐大研究,為精神醫療公認最棘手的精神分裂(台灣後更名為思覺失調)診斷的一致性做出巨大貢獻。

時移事往,隨著精神科藥物的開發與進展,以社會環境與人口調查為基礎的社會精神醫學觀點已經式微;而台灣在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中華民國的WHO席位也在1972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台灣就此無緣參與全球醫療衛生事務。但回顧過往無可磨滅的痕跡,遠去的哲人或可成為我們在今日複雜局勢中,參照的線索與指引的標竿。

(諮詢專家/香港大學醫學院醫學倫理及人文學部總監吳易叡)

 

真的假的?台灣人曾在WHO做出重大貢獻?-COVID-19

從ㄎㄧㄤ掉變癱掉:「毒害」年輕人的笑氣濫用

真的假的?空服員原先構想是空中護理師?


文字/張子午、設計/一百隻熊
轉載自報導者《真的假的?台灣人曾在WHO做出重大貢獻?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授權條款轉載


真的假的?台灣人曾在WHO做出重大貢獻?-COVID-19

真的假的?台灣人曾在WHO做出重大貢獻?-COVID-19護理師職缺         真的假的?台灣人曾在WHO做出重大貢獻?-COVID-19醫師職缺 

真的假的?台灣人曾在WHO做出重大貢獻?-COVID-19藥師職缺              真的假的?台灣人曾在WHO做出重大貢獻?-COVID-19 醫藥行政

真的假的?台灣人曾在WHO做出重大貢獻?-COVID-19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