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白衣下的惡夢 長期護病比失衡、過勞加班讓護理師把命都賠上
▲護理師的工作並不如外人想像的浪漫和美好,過勞狀況時有所聞。(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
作者/台北聯醫護理師楊雅期
《玫瑰》
妳是不可碰觸
一碰就扎到心痛
妳是不可碰觸
一碰就雙掌流血
嫣紅的血
炙熱的心
忐忑不安的脈動
是海洛英的迷陷
只要想像
就已中毒
妳是不可直視
一看就張不開眼睛
妳是不可直視
一看就看不見別人
暈眩的腦
多巴胺被阻在傳輸線上
思念是一根
帶著毒刺的繩子
染著春天顏色
有人說台灣護理師顏值最高,正妹最多。但更多人說護理師是 D 班(白班)沒錢,E 班(小夜班)沒朋友,N 班(大夜班)沒健康。事實上護理工作是一種沉重又繁忙又燒肝的工作,護理工作遠遠沒有想像的浪漫。尤其在疫情之下,護理工作更是外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不只自己提心吊膽,更害怕自己會是確診的那一位,還得被社會歧視,浪漫的玫瑰,只是夢裡顏色。
|白衣下的惡夢:把命賠上的照護者
春夢是每個輕狂少年所愛追逐,但很可惜,踏入此門不回首,無需宣之於口,對案寫的全是生死老病殘弱。整病歷、做 Order(指示)、做 Vital signs(生命徵象) 、寫紀錄。巡房、發藥、subcutaneous injection(皮下注射)都是日常逃不掉工作。有些病人沒有看護,需要護理師 total care(全責護理),更是家常便飯。因此護理人員過勞死時有所聞。
例如2017年11月26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出護理師心肌梗塞猝死,台灣護理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1日指出,該名護理師上班加實習連續 13 天,懷疑是過勞致死。對此,北醫附醫2日表示,護理師排班完全符合 7 休 1 規定。
2021年12月31日聯合新聞網,網路上出現一則匿名貼文指出,「誰家醫院護理師一個月內在工作中昏倒送急診,一死一轉院,甚至醫院下達封口令」。經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調查,這家醫院有 3 名護理師出現狀況,共是兩死一轉院。原本救人的護理師,結果連自己的命都搭在工作上。妳還能幻想什麼春夢?那根本是無止盡的身體與精神摧折。醫院完全沒有責任,法律永遠站在壓迫底層的那一邊。
求不得佛前茶,只留三寸土種二月花,白衣底下的生命,只落得令人鼻酸的殘紅萎泥。
|失衡的護病比例,促使病人死亡率提高
台灣護理師和病人比例失衡,早已不是新聞。撐不下的早走了,有更好前途的早走了,慶幸得到好的另一半,也早走了。
那些昨天的事
不過就是天上幾朵白雲
風從那個有妳的方向吹過來
我不經意的掉了幾顆眼淚
也許都是海砂惹的禍
否則怎麼會有鹹味
按下 999,一堆醫生忙著擠到病房,但一陣手忙腳亂之後,病房的阿嬤還是走了。阿嬤到院的時候,只有 29 公斤,瘦得真是可以。直想這樣瘦骨,怎堪撐得一身病痛。但阿嬤很乖,任我們怎麼折騰,都不會喊痛。阿嬤的飲食胃口很不好,又有糖尿病,前幾天血氧一直掉,心跳也不正常,可是再怎麼努力,我們還是抵不過死神。在這場生命拔河中,我們是失敗一方,雖說看慣生死,但眼角還是不爭氣濕潤了。
也許,如果我們有更多心力,每個生命都得到妥善照顧,死亡率是不是可以低些?!
根據 2018 護病比正式入法後,違反的醫療院所將依《醫療法》第 12 條,開罰 1 萬至 5 萬元,未改善者最重可停業處分。但衛福部日前公告草案,仍遭醫護團體質疑,這樣的標準「有改跟沒改都一樣」。衛生福利部護理健康照護技正陳青梅表示,護理師照顧的病人人數,和病人死亡率息息相關。美國一項研究指出,若以護病比 1:4 為基準,護理人員每多照顧一名病人,病人住院 30 天的死亡風險將增加 7%,多照顧 2 名則增加 14%,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