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屬總是讓人頭痛怎麼辦?用這2種方法就有解
動腦時間:「該拿令人苦惱的部屬怎麼辦」——這也是你的煩惱嗎?
讀了上百本管理學的書籍,還是不知怎麼面對令人頭痛的下屬嗎?
▲下屬總是讓人頭痛怎麼辦?圖片來源:freepik,CC Licensed。
文/松下直子;譯/李友君
光是學習技巧還不夠,重點在於衡量「時機」與「目的」
要著眼於「解決方案」,而不是「人」
培訓需要客製化
有時我會接到這樣的諮詢:「我買了好幾本書,照著書上教的培訓部屬,卻無法順利進行。」雖然這本書目前為止也已經介紹過從 OJT 發展到 OJD 的觀念,不過培訓人才沒有所謂的學問體系。這就表示培養一個人沒有絕對的方法。
比方說,就算學到教練技巧,也不必只靠這一招培訓部屬。無論是教練、教學、學習或是輔導,都需要依照對象適當搭配。
技巧就像是鋒芒銳利的傳家寶刀。研修當中會獲取到技巧這把刀,雖然拿到後當然會想要開心的揮舞,但最後要探究的卻是揮舞者本人的特質。假如使用不當,沒有注意到周圍的人相繼倒下,仍然持續揮舞,那麼寶刀就失去了作用。錯失良機豈止讓效果減半,還有可能招來比之前更壞的結果。
一旦處於培訓人才的現場,就會遇到一種狀況:有些管理人員只對技巧感興趣和關注,認為總之該盡量多學才對。
然而,社會人士的學習終究還是著重在:能夠產出的東西才有投入的意義。將學習本身當作目的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學習許多招式和技巧,不等於就能提升培訓部屬的能力。需要在學習的同時,衡量學到的技巧要用在什麼時機和目的上。
令人苦惱的部屬,最大的問題是對周圍的影響
「該拿令人苦惱的部屬怎麼辦」,這也是我收到的諸多疑問之一。詳細詢問後就會發現,有些案例搭配正統的方法行不通,有些則是談不上培訓的問題,但是來諮商的上司充滿困惑,似乎不是小事。
令人苦惱的部屬之所以會成為問題, 除了工作成果未達薪資水準之外,相關的上司和職場人士還會被這些令人苦惱的部屬牽著走,以致無法專心於原本的業務,或是搞砸職場的氣氛。從組織的角度來看,將周遭人士的時間消耗殆盡這點是更明顯的損失。哪怕只有一個令人苦惱的部屬,帶給職場的影響力也不容小看。
那麼,這種部屬也可以培訓嗎?